發(fā)完這篇,我們就要趕往洛杉磯機場回國了,張六六被打,也是因為六姥姥急于整理行李引發(fā)的。。。 這兩天要準備回國了,為了讓孩子們提前調(diào)整時差,也為了適應(yīng)今天夜里十一點多起飛的航班,所以盡可能的讓她們晚睡晚起。昨天從樂高樂園回家就已經(jīng)十點了,又放水給六六和潼潼泡澡,倆人洗完澡就十一點以后了。 我覺得沒事了,就讓六姥姥帶六六睡覺,我回屋處理微信的一堆留言,突然聽到六六在屋大喊“我就是不睡”,趕緊過去看看。進屋六姥姥就跟我說:我打她屁股了。對老人帶娃時的任何不妥行為,我從來的態(tài)度就是自己不帶時就不逼逼,所以并沒有說六姥姥什么,而是抱著六六溫和的說“媽媽好困了呢,陪媽媽睡覺好不好”,然后她就乖乖跟我上了床。 在孩子和大人發(fā)生沖突時我不會立即去問原因、講對錯,而是給六六一個冷靜的緩沖期,所以什么也沒說,先抱著她躺在床上,聽她給我唱為生日party準備的歌。雖然六六激動的情緒逐漸平靜,但我能感覺到孩子心里對姥姥的管教是有抵觸情緒的。 我正想著以哪種方式問事發(fā)原因,這時六姥姥走到了床頭,伸手給六六揉揉屁股說:姥姥跟你道歉,剛才不該打你。在六姥姥開口的瞬間,我抱著六六的手明顯感覺到六六緊繃了一下,然后就徹底放松了,孩子已經(jīng)非常困了,還是強撐著精神說:姥姥對不起,我也不對。說完仿佛如釋重負,在我懷里秒睡。 原來,晚上洗澡后,六姥姥就盼著六六趕緊睡覺,那樣她可以清洗這兩天去樂高樂園穿臟的衣服和鞋子,今天出發(fā)時就能所有東西都干干凈凈帶走了??闪褪遣凰?,上躥下跳的。本來六姥姥就很著急,一眼沒看緊,就看到六六伸著腦袋玩大浴缸里的水,角度很危險,腳下一滑不小心就會一頭栽進去。本來就夠著急的,六六這個舉動直接把六姥姥嚇崩潰了,制止六六玩水,人家卻嬉皮笑臉的繼續(xù)玩,于是氣急的六姥姥就打了六六屁股一下,讓趕緊去睡覺,結(jié)果六六被打后更不睡,還大喊大叫故意讓我聽到。 其實,這樣的情景,可能在很多很多家庭都發(fā)生過。 對很多70后80后來說,小時候多少都有過被家長打屁股或者以其他方式體罰的經(jīng)歷,但當這一代人也當家長后,大部分都改變了“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因為信息發(fā)達了,大家了解到打孩子對孩子身心健康沒有好處,于是寧肯自己憋出內(nèi)傷,也很少故意拿孩子撒氣、大打出手。即使實在壓不住火打了孩子,自己會更內(nèi)疚,心里比挨打的孩子更難過。父母如此,隔代親的老人更是如此。 今天4月30號,正好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鑒于六六剛被打過,我今天就從“不打小孩日”說起,跟大家聊聊打孩子這件事。 國際不打小孩日由美國民間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發(fā)起,英文是Spankout day。Spank是打屁股的意思,可見不論中國還是外國,打屁股都是家長使用最廣的體罰孩子的方法。國際不打小孩日的口號是: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將會發(fā)現(xiàn),今天過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先分析一下,我們?yōu)槭裁磿蚝⒆樱?/p> 打孩子是懲罰孩子的最嚴重形式,而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當然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長記性,下不為例。 但是很遺憾,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懲罰并不能讓孩子長記性,也不會讓孩子反省自己的錯誤。 《怎么做父親》(How to Father)書中寫道:懲罰是一種非常沒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會讓孩子的行為朝著與我們預(yù)期相反的方向發(fā)展。 懲罰讓孩子對家長產(chǎn)生敵意,同時覺得自己很可憐。懲罰的當下孩子或許照家長說的去做了,實際上心里非常不服,事后并不會從內(nèi)心深處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想著如何報復(fù)家長。 當孩子犯錯時,深層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反省非常重要,懲罰則剝奪了這個重要過程。 之前在《“快樂教育”這碗雞湯,熬對了才好喝》中我講過上學時學珠算,只是因為比賽沒贏過六姥爺就被他打頭,并挖苦我“我這么聰明,咋生出你這么個笨蛋孩子”的事情,按理說,體罰加挖苦的懲罰夠嚴重了吧,但卻絲毫不會讓我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而且后續(xù)也不會如他期望更進步,反而以放棄的形式來實現(xiàn)對他的報復(fù)。昨天的六六也是一樣,被打后更激烈更不服更不睡。 靠打孩子,來實現(xiàn)管教的目的,基本很難,即使偶爾有效,那種有效也是建立在深刻的心理傷害基礎(chǔ)上的,怎么講都弊大于利。 這樣說,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吼不得……還怎么管教?。?/p> 因為自己童年體會過懲罰造成的心理陰影,在六六即將進入T2階段表現(xiàn)出熊孩子行為之前,我就開始系統(tǒng)學習發(fā)展心理學的課程,并根據(jù)六六的性格特點和我的判斷進行嘗試,在“不懲罰”的前提下實現(xiàn)管教有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我管教六六的原則基于美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學學會教給家長除懲罰外有效管教孩子的根本: 建立良好、正向、支持的親子關(guān)系。(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to start is to have a healthy,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relationship with your child.) 也就是說,在相互關(guān)心相互支持的親子關(guān)系中,是不存在懲罰的。 3歲前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比如我們跟一個2歲總打人的孩子說:別打人,打人不對。孩子會重復(fù)大人的話:打人不對。轉(zhuǎn)身又給媽媽一拳。這個階段需要采取能讓孩子具體認識到錯誤所在的方法,我采用的方法是溫和版time out,翻譯過來就是“限時獨處”。具體實施過程可以參考《從明天起,打孩子就是犯法了!那熊孩子再犯渾怎么辦?》這篇文章。 一般來說,1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實施time out,特別注意的是,time out過程中家長要全程陪在孩子身邊,千萬不能把孩子關(guān)進房間或者讓孩子面壁,自己就干自己的事去了,陪在孩子身邊是向孩子傳達:你犯錯了,但媽媽依然愛你關(guān)心你,媽媽陪你一起冷靜反省。time out結(jié)束時也要給孩子一個鼓勵的擁抱。 3歲以后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代替懲罰的管教技巧也就越來越多,我通常采用的有以下3個技巧。 面對孩子犯錯,我們首先要嚴肅的表明“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但不要攻擊孩子的性格,緊跟著一句“你怎么這么粗心”“這孩子怎么這么討厭”,都是畫蛇添足。 我們在對孩子說“不”后,眼前這個小人兒往往會表現(xiàn)的很可憐,這個時候要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告訴孩子怎么修正錯誤,這樣孩子才能反思,而不是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除了惹媽媽生氣,什么價值都沒有。 比如六六2歲多的時候有段時間總愛打人,她打了六姥姥后,我首先看著她的眼睛說:媽媽不喜歡你這么做。打姥姥姥姥會疼?,F(xiàn)在你想想怎么辦,讓姥姥不疼。我說話的時候,六六若有所思,然后就跑到六姥姥那里,用兩根手指給她按肩膀,這是平時她和六姥姥玩“按摩”游戲的方式。這時我會再說一句:媽媽希望六六以后都對姥姥這么好。 孩子犯錯時,緊盯著錯誤本身會造成自己和孩子的雙重焦慮。此時可以暫時將錯誤放置,用其他事情緩和緊張,之后再進行后續(xù)管教。 六六不想洗澡時,我有段時間也和她進行“洗”“不洗”“快洗”“就不洗”的拉鋸戰(zhàn),有一天她回答“不洗”時我說:你是想去澡盆里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桶。六六立刻說:小鴨子。就這樣愉快的去洗澡了。 六六小時候是防走失包拉著長大的,四歲后脫離了掌控,在外面時總各種狂奔。我追不上她時并不是歇斯底里的大吼:你給我站住。而是裝可憐說:媽媽提不動包了,六六力氣大,可以幫我提一會兒嗎?感受到自己被重視,風一樣的女子立刻來個回馬槍,乖乖的提著包跟在我身邊。 很多孩子犯錯后承認錯誤倒是快,“對不起”“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張口就來,但是下一次又會重蹈覆轍,這是因為孩子并沒有經(jīng)歷因為自己犯錯而帶來的不愉快的后果,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擔責任上。家長不要被孩子的“甜言蜜語”哄住,若在看到孩子擠出幾滴“悔恨”的眼淚,立刻心軟,對孩子說“沒事沒事,媽媽原諒你了”,那一切都前功盡棄。 當媽的,看著孩子委屈的表情沒有不心軟的,但是別忘了,只有讓孩子承擔犯錯帶來的后果,他們才能改正錯誤,這個反思后進步的過程非常重要,孩子長大后做了后悔的事情后才具備找到錯誤彌補失誤的能力。 能夠防患于未然,在我們可能對孩子采取打罵、吼叫、威脅、冷戰(zhàn)等各種懲罰措施前就叫停,肯定是避免破壞親子關(guān)系的最好方式,問題在于我們并不是每次都有先見之明預(yù)見事情的走向,或者明知事情朝著不好的方向走,卻因為自己正在氣頭上眼看就要做出懲罰孩子的事。 在沖突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時刻,最難的就是轉(zhuǎn)變我們的態(tài)度,把自己放在“大人”高高在上的位置,把孩子當成一個“問題”去解決,沖突往往會升級:我們?nèi)滩蛔土P了孩子,孩子則記恨在心,并覺得自己沒有被重視。我們應(yīng)該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不以成年人的姿態(tài)攻擊孩子,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chǔ)上,和他們一起找到彌補錯誤、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我們才能鞏固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同時達到有效管教的目的,而且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能力他們將終身受用。 參考資料: https://www./AACAP/Families_and_Youth/Facts_for_Families/FFF-Guide/Physical-Punishment-105.aspx 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2719514/ https://www./blogs/parents-news-now/2012/07/03/must-read/study-spanking-linked-to-mood-disorders/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 孩子才肯說》(阿黛爾·法伯與伊萊恩·瑪茲麗施 著)
在我印象里,六姥姥一貫性格溫和、以理服人,我從小大犯錯時,她都是耐心管教,從不上手打孩子,在管教六六時也是如此。但是六姥姥也是凡人,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尤其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再遇到熊孩子上身的張六六,嚇唬性質(zhì)的打屁股再自然不過。說真的,我一點也不怪她,而且很理解她。畢竟兩天樂高回來,倆孩子在車上一左一右靠著她在睡,她一動不敢動的坐著;為了讓我有時間工作,洗衣服收拾屋子這些活兒她都包了。人在特別疲憊的狀態(tài)下,情緒失控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很多媽媽在長時間帶孩子后會發(fā)飆、憤怒、甚至打孩子,我都特別理解。 而且羅羅想跟大家說的是,雖然咱都要努力學習從容養(yǎng)育,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但真是偶爾發(fā)飆了,也沒關(guān)系。六姥姥是我心目中幾十年的完美媽媽,昨天六六被打屁股,我心疼六六,更心疼被逼失控的六姥姥。而且,六姥姥調(diào)整情緒后會馬上進行良性溝通,最后是六六也跟姥姥道歉,說知道姥姥擔心她,以后再也不玩大浴缸的水了。犯任何錯都不可怕,重要的是調(diào)整情緒的能力,以及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幾十年后,咱們的孩子也能跟別人說,即使我媽有些時候做法不太對,但也是我心里的完美媽媽。
|
|
來自: 昵稱44943940 >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