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姍姍尖銳的哭聲傳了過來,弄得我們一陣緊張。“哭什么,你哭什么?好好說!”姍姍媽媽著急了起來。 姍姍小臉擠成一團,完全漲紅了,生氣地瞪著媽媽,繼續(xù)尖利地哭,不理會任何安撫。 “就知道哭!”姍姍媽生氣了,干脆撇下姍姍往前走。 姍姍一邊哭,一邊邁著小步子,追趕媽媽。 姍姍媽忍無可忍,拍了她兩下,“不許哭,再哭把你扔了!” 姍姍終于停止了哭泣。 “打她兩下,終于消停了!”姍姍媽擠出聲來。 姍姍媽媽最終以暴力的方式制止了姍姍的哭鬧,但是我們知道她心里并不好過。 姍姍則咬著嘴唇,不敢吭聲,使勁地把眼淚往回憋。 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場景,時常發(fā)生。 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大肆哭鬧,孩子的哭鬧讓父母覺得特別煩惱、焦慮。 于是在孩子哭泣的時候, 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無原則的哄、恐嚇、欺騙或者無底線辱罵),想讓孩子立即停止哭泣 。 2我們究竟應(yīng)不應(yīng)該立即制止孩子的哭鬧,叫他“不許哭”呢? 先來看看兩名知友的經(jīng)驗吧! 小A的孩子在奶奶身旁哭鬧。 婆婆哄來哄去哄煩了,對孩子嚷道:“不許哭!再哭奶奶不要你了。” 熟悉的場景帶著小A直接穿越到了小時候。 她看見了小小的自己,在媽媽身邊痛苦流涕,宣泄著自己的情緒。 心里的憤怒、委屈、失望 ,如湍急的河水正肆意奔流 ,酣暢淋漓。 突然媽媽不耐煩地吼道:“ 不許哭!再哭把你扔了!” 一剎那間,心里的情緒巨浪被害怕這個高高的堤壩擋住,沒了去路。 情緒的巨浪憋在心里,重重地沖擊著她。她強迫自己把它們堵回去,即使胸腔脹得發(fā)慌。 多次下來, 她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莫名地心痛,怎么也查不出原因, 當(dāng)她的孩子被這樣嚷嚷的時候,她突然看清了自己,原來她是在用生理上的疼痛為心理上的傷口找到一條出路。 小B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哭鬧不止。 大人不耐煩了,要把他一個人鎖在了家里,因為大人要去干農(nóng)活。 事情的起因他已忘卻,只記得聽到關(guān)門聲的那一剎那, 自己仿佛被全世界拋棄,墮入無邊的惶恐、慌亂,于是哭得更兇了。 他用盡全力打門踢門,希望父母聽得到自己的哭聲,打開門帶他一起走, 卻只換來了父母越走越遠(yuǎn)的背影,最終--消-失-不-見。 真!的!走!了! 他孤零零地坐在地上,恐懼和孤獨包圍了他。每一樣家具都像一種怪獸,他哭得瑟瑟發(fā)抖。 一直到哭累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在床上睡著了... 可悲的是:大人覺得這招挺靈,只要他準(zhǔn)備哭鬧,便給他來這么一出。 現(xiàn)在的小B, 遇到別人有求于他的時候,自己明明很不樂意,但還是會應(yīng)承下來,因為怕別人不高興。 總是看他人的臉色行事,害怕他人會生自己的氣,活的很累。 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在孩子哭鬧之時,我們不能粗魯?shù)刂浦够蛘咄耆仉x開。 作家劉瑜也說過這么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孩子通過哭鬧來表達(dá)餓了或者是各種不舒服。你無法想象一個孩子永遠(yuǎn)面帶微笑躺在搖籃里,這是非??膳碌那闆r。 讓小孩子在一個不許哭的環(huán)境下長大,逼他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長大后他只會愈發(fā)地不會處理自己情緒問題,甚至?xí)绊懰娜烁癜l(fā)展。 可是問題來了:孩子哭鬧的時候,不急不躁,實在辦不到啊。 所以有兩點我們得弄清: 為什么我們就聽不得孩子的哭鬧? 孩子為什么又如此愛哭鬧呢? 找到了原因,看見了自己和孩子,我們就能從內(nèi)心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吧。 3為什么大人聽到孩子的哭聲就想制止? 原來,從進化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這是進化的一種保護。 在原始社會里,嬰兒的哭聲是一種非常明顯的暴露信號, 是嬰兒為了尋找父母的庇護,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所以這種哭聲,會讓父母產(chǎn)生巨大的焦慮,迫使父母緊張,迅速地對孩子進行安慰和照顧,從而使嬰兒的存活率上升。 所以,當(dāng)孩子哭的時候,我們都會焦慮、緊張、內(nèi)心痛苦,想讓他立即停止哭泣。 這是千萬年來,基因里自帶的。 再從我們父母對孩子天然的期待來看: 害怕孩子養(yǎng)成用哭來解決問題的習(xí)慣,甚至擔(dān)心孩子以后只會哭,沒出息。 所以我們希望孩子學(xué)會堅強 從我們作為社會人的角度來看: 孩子哭鬧,四鄰不安,覺得孩子給自己丟臉了,顯得自己沒法帶好孩子, 于是我們制止孩子哭泣 。
孩子為什么總是愛哭鬧、發(fā)脾氣呢? 首先看看生理結(jié)構(gòu): 大腦有兩個區(qū)域 ——負(fù)責(zé)情緒的情緒腦,或者叫本能腦區(qū),所以產(chǎn)生情緒是大腦的本能反應(yīng);出生前情緒腦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育,且速度快于理智腦,所以,嬰兒餓了就會哭,而且兩歲以內(nèi)的嬰兒生理上的各種不適都會通過哭聲來表達(dá)。 使人平靜下來的那一部分叫理智腦。這一部分大腦,發(fā)育要慢且耗時長,要經(jīng)過20多年,理智腦才能完全發(fā)育成熟,那時候孩子基本已經(jīng)25歲+了。 所以小孩子總是易哭鬧,大孩子總是易沖動。 再來看看其他原因: 孩子覺得自己的正常需要沒有滿足(或物質(zhì)的或精神的)。 比如:孩子想要一個電話手表,因為好朋友或者其他同學(xué)都買了,他覺得自己也該擁有一個,這個在他看來是正常的需要,但是家長沒有滿足他。 又如:孩子從他以往的生活經(jīng)驗里總結(jié)得到:自己不哭不鬧時得不到東西(或精神或物質(zhì)),但在哭鬧時可以得到。 于是,哭鬧就成了孩子們的一個秘密武器。當(dāng)他們運用這個武器的時候,其滿足常常能夠得到滿足。 弄清了我們不能忍受孩子哭鬧和孩子經(jīng)??摁[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好好地對待和處理這個問題了。 我總結(jié)了這樣五個步驟, 做好這五步,妥妥地讓自己和孩子情緒穩(wěn)定起來。 第一步: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 當(dāng)你看到孩子哭鬧,自己也開始慌亂、焦躁時: 先對自己說,這很正常,基因里帶的,大家都聽不了小孩的哭聲; 情緒是會傳染的,深呼吸深呼吸,不讓情緒病毒感染我; 小孩子這個年齡段就是愛哭鬧,大家的孩子都差不多,不是我能力不行,自己的孩子也沒問題。 先把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好了,孩子就不會輕易碰觸到你的情緒開關(guān)。 (這一步很關(guān)鍵:如果進入對抗?fàn)顟B(tài),那會讓孩子覺得“有機可乘”或者有“可以一決高下的精彩互動”,孩子哭鬧要的就是這個反應(yīng)。) 第二步:安靜地陪伴在他身邊,看見孩子,尋找孩子哭泣的原因 兩歲以內(nèi),孩子哭鬧,一般是生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趕緊看看是不是餓了,渴了,尿了,困了,累了,哪里痛了,需要抱抱了。沒說的,趕緊無條件滿足。 3-6歲,是孩子的正常需要沒有滿足嗎?(不影響他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環(huán)境,就是正常的需要) 是孩子遇到了無法排解的情緒了嗎? 孩子感到委屈?東西被人搶了?沒得到期望的對待? 找到了原因,就找到了孩子自愿停止哭泣的消音器。 第三步:給孩子一個擁抱,孩子也許會抗拒,會讓你走開 你要知道,孩子只是生氣,并不是真的要你離開。 實際是他渴望你的擁抱,渴望在他有情緒的時候你安靜地陪伴著他,渴望你的不離不棄。 也許就在這一步,你只要陪著他,也并不一定要幫他解決什么,替他說什么,他自己的問題就能自己解決了。 第四步:孩子情緒稍微穩(wěn)定的時候,把你猜想到的孩子哭泣的原因,講給他聽 如果你說對了,孩子會哽咽著承認(rèn)。 告訴他,他此刻是什么樣的心情,讓他知道他有這種心情很正常。 當(dāng)孩子覺察到和理解他的情緒時,情緒就自然消散了。 孩子得到了理解,他或許會再度輕哭。 但是,你感覺得到,他的心此刻是向你敞開的,他會因為這件事情而更加喜歡、信任你。 第五步:向孩子講述不能滿足他訴求的原因。當(dāng)然,如果是自己的錯,坦然承認(rèn) 用孩子可以明白的話讓孩子理解他人的世界,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你要相信,孩子天生能夠內(nèi)化世界運行的規(guī)律,他能按照運行規(guī)律來處理問題。 但不要簡單地講出規(guī)則,讓他執(zhí)行,因為人對他人的(強烈)意愿是天然排斥的。 如果是大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大大方方地向孩子認(rèn)錯。 孩子是大人的復(fù)印件,不要把自己原本的錯誤再復(fù)制到孩子身上。 認(rèn)錯時,不用擔(dān)心自己的權(quán)威掃地,孩子的教育靠的不是父母的權(quán)威,而是生活中的潛移默化。 相反,您的主動認(rèn)錯,會讓孩子知道,認(rèn)錯并不是一件壞事。這對孩子以后來說,是另外一種敢于擔(dān)當(dāng)。 每個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做到第三步就已經(jīng)足夠,有的孩子走完這五步可能需要很久。不過孩子的成長本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總是需要我們多多的嘗試、總結(jié)和重復(fù)。 為了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管控力和健全的人格,請選擇耐心地對待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