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OLIFE微課預熱 做特殊兒童的家長是一種什么體驗? 林美瑗 LSOLIFE 林美瑗 臺灣發(fā)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xié)會共同創(chuàng)始人、秘書長。 沒有微課的日子,是不是讓你有如下感受? 我們來啦~我們來啦~ 5月5日20:30, ALSOLIFE微課系列再度來襲! 來自臺灣的林美瑗老師, 將帶給大家一節(jié) 《如何讓家長簡單輕松地執(zhí)行有效的干預策略》。 搬好小板凳,不見不散哦~ 林美瑗說,孩子遲緩了,家長就不能再遲緩了,你必須要奔跑。 1987年,林美瑗的二女兒舒安出生了,5個月后就被確診患有重度腦癱,終身無法說話和獨立生活。在那時候的臺灣,早期康復的服務機構(gòu)很欠缺,為了接受早期療育,林美瑗帶著3歲的女兒從鄉(xiāng)下到臺北再到花蓮。并在1996年6月1日這天創(chuàng)建了臺灣發(fā)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xié)會,目的是為了搭建一座橋梁,讓專業(yè)人員去幫助有需要的偏遠地區(qū)的孩子。 她說,成立早療協(xié)會就是想把臺灣的城鄉(xiāng)差距給拉平,讓偏遠地方的孩子也能享受一樣的服務,早療協(xié)會就是“幫助孩子的一雙大手”。 如今,舒安已經(jīng)離開了她,而另一方面,如今有3000多個在花蓮、臺東、南投偏遠地區(qū)的孩子正接受著早期療育的服務,在林美瑗的眼里,城鄉(xiāng)差距拉平了,這讓她備感欣慰。 對于有這樣一個孩子,林美瑗早期也有困惑:為什么我會生下這么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我和先生都是善良的人,我們犯了什么錯? 后來,一位老師的開解讓林美瑗念頭一轉(zhuǎn),破涕為笑。 林美瑗說:“我現(xiàn)在終于知道,她(舒安)是透過我跟社會接軌,我到處去跟人家分享,知道舒安這個人的比知道我的還多,因為我的介紹,更多人知道了什么是發(fā)育遲緩的孩子,而我身為一個媽媽,怎么當一個稱職、快樂的身心障礙者的媽媽,我想這個就是舒安從她身上,從她這樣一個生命給我的一個體會、一個機會。” 堅持了23年,舒安已在2010年過世,但是林美瑗依然感謝女兒,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遺憾。問起有什么話想跟天上的女兒說?她表示,“我要感謝她。若是沒有舒安,我的生命將平凡無奇?!?/span> 以下為林美瑗自述心路歷程 我要讓她平視這個世界
女兒在出生6個月時發(fā)病,一直抽筋,每天抽筋十幾次,是腦癱里最重度的類型,醫(yī)生說這樣的孩子,通常都活不了多久,叫我放棄。但是我舍不得,一個孩子好好的怎么能放棄呢? 醫(yī)生說,如果你堅持要養(yǎng),你的孩子一輩子都將躺著看天花板。 我回復他,我不愿意讓我的孩子看天花板,我要讓她平視這個世界。 再后來,我?guī)е?歲的女兒到花蓮遇到她的主治醫(yī)生,成立了早期療育協(xié)會。 其實在女兒兩歲半的時候我就想明白了,父母希望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去做壞事,能一直待在我們身旁,現(xiàn)在這樣的孩子就在你面前,為什么要嫌棄呢? 我一直帶著女兒出門,在她6歲的時候,我學會了開車,逢年過節(jié),我就開車帶她回老家,平時帶出去找朋友,參加各類活動;我?guī)е厝?、景點,去各個城市、城市里的餐廳,我推她去卡拉ok,在旁邊唱得很嗨,她就「啊,嗯」地附和,做我的聽眾。 這一路走來,女兒陪著我成立協(xié)會,看著我一路拼搏,她知道我那么賣力都是為了她。 回頭看看,我一直覺得,我們做父母的,要珍惜孩子的生命,她并不會一直帶給我們拖累。我一路推著她上山下海,出門演講,都很自在,她的生命是可貴的。雖然終其一生,我的女兒不會講話,也不會走路,可我做到了讓她真的是在平視這個世界,享受好山好水,風花雪月。 2017年7月,我在南昌演講,結(jié)束前有個交流時間,我邀請學員反饋。 有一位年輕的媽媽舉手,當麥克風交到她手中時,她的嘴巴張開只說了一句:「我兒子是二歲半的自閉癥…」,然后就哽咽著講不下去了。 等了幾秒鐘后,大家鼓掌讓她繼續(xù)說: 「我不敢讓別人知道我兒子是自閉癥......」 有一位媽媽說,當年兒子診斷時醫(yī)師冷冷地對她說,你兒子診斷出來了,是自閉癥,沒有藥可醫(yī),你準備賣房吧,做訓練很花錢的。 就因為自閉癥沒藥可醫(yī)(至少現(xiàn)階段是如此),所以有「精神科的癌癥」的傳言,讓無數(shù)的新手父母恐慌和傷心欲絕。 而為什么我們總覺得生了殘障兒女就是恥辱? 就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為什么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癥就是絕癥? 就注定得賣房賣地去訓練? 在這種似是而非的框架下,造成成千上萬的女人,因為子女的殘疾,也讓她成為受害者和必須自責的宿命。 我經(jīng)常呼吁父母一定得掙脫這樣無理的枷鎖,大自然界生物有多樣性和變異的自然率,這些有殘疾或發(fā)育遲緩孩子,他們「若不生在我家,就生在你家」,就這么自然呀。 可是現(xiàn)階段對于孩子的各種發(fā)展障礙,其中有很大比例我們是無法確定其中原因的,包括醫(yī)師或醫(yī)學研究人員。 然而這樣的知識和坦然,對于新手家長的家庭成員,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這也造成了家長的恐慌和「病急亂投醫(yī)」的迷思心態(tài)。 借用一位身心障礙者家庭心理咨詢師的話: 我寧可看到一位神采奕奕的父母,而他只用三分力氣在孩子的身上,把自己的七分力氣用在如何經(jīng)營家庭和自己人生,也不樂意見到一個灰頭土臉的父母沮喪地告訴我:他們把全部力氣都花在這個孩子身上! 這段話的意思不是要家長放棄我們的孩子,更不是說我們身心障礙孩子的療育或教養(yǎng)不重要,也不是全然地鼓勵家長「自私」,而是提倡一種健康合理的生活態(tài)度。 我經(jīng)常提醒家長,如果你能夠把自己的命運或家庭命運,從孩子的殘障里「抽離出來」,你的心才沒有和孩子的殘疾綁在一起! 回想你們當初是為了什么而結(jié)婚?為何家里來了一個自閉癥的孩子或其他殘疾的子女,就讓你們當初的誓約動搖或毀壞?每對夫妻的心愿都是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幸?!故切枰腥撕团斯餐眯慕?jīng)營的! 我們可愛的家長們:在你的人生道上,除了這個有缺陷不讓人滿意的孩子之外,請你抬頭看看你的父母和周邊的親友,他們真的都不能理解你的處境和痛苦嗎?他們難道樂意看到你們?yōu)榱撕⒆佣翌^土臉覺得人生無望嗎? 請讓我再次叮嚀你:請別忘了人生的美好,用平常心和智慧,帶著孩子好好過生活吧! 如何 聽課 |
|
來自: 昵稱32963897 > 《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