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其人,視其友。司馬遷在《張釋之馮唐列傳》中予以引用。大意是說,如果不了解某個人,只要看看他所結(jié)交的朋友便可知一二,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彼耘笥咽且幻骁R子,反映了交友者的思想品德以及為人處世準則。 二、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出自《史記·商君列傳》?!踞屃x】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支持就興旺,失去人們的擁護和支持就敗亡。 三、以權(quán)利合者,權(quán)利盡而交疏。這句話出自《史記·鄭世家》,因為權(quán)勢和貨財結(jié)交的人,一旦權(quán)勢 貨財消失,交情就疏遠了。指建立在私利基礎上的關(guān)系最不可靠。 四、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選自《漢書·司馬遷傳》,一個人,為了國家、民族的事業(yè),可以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 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該語出自司馬遷寫給友人任安的回信《報任安書》。信中,司馬遷以極其激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無限痛苦,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生死觀,表現(xiàn)出了他為實現(xiàn)理想而甘受凌辱,堅韌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 六、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選自《史記·滑稽列傳》,這句話意思是說,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后世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yè)績。 七、堯雖賢,興事業(yè)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圣統(tǒng),唯在擇任將相哉!堯雖然賢明,卻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業(yè),在得到大禹以后全國才得以安寧。況且要想發(fā)揚圣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只在于選擇和任用將相?。?/p> 八、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善于加強自我修養(yǎng),智慧就聚于一身;樂于助人,是“仁”的起點;正當?shù)娜∮?,是推行“義”的依據(jù);懂得恥辱,是勇的標志; |
|
來自: yh18 > 《經(jīng)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