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 公眾號ID:Newbaby365 關注 養(yǎng)娃就像打游戲 一關更比一關難 累的不行了抬頭一望 離通關還遠著呢... ▼ 此時,你就要注意了,寶寶已經(jīng)處于叛逆期了~ 2 — 3 歲 ?叛逆特點 ● 自我意識敏感期:愛說“不”,自己的東西絕不給別人,有些事一定要自己來。 ● 秩序敏感期:莫名固執(zhí),難以變通 空間秩序:東西一定要固定位置; 時間順序:穿衣服一定要按照某種順序; 心理秩序:看動畫中間被打斷就要重放。 ? 叛逆原因 ● 自我意識萌發(fā):孩子通過說“不”,和大人“逆”著來,感受“自我”的力量,顯示自己“長大了”還“很能干”。 ● 思維局限:孩子不會變通,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真的沒有發(fā)展到可以變通的程度,思維處于不可逆的單向狀態(tài); ● 語言局限:孩子的“叛逆”并非都是無理取鬧,只是他想要東,他又說不出來,我們還誤會他要的是西,這可就把孩子急壞了,只會用哭鬧表達憤怒…… ● “逗你玩”: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叛逆”,就能操控父母的情緒,讓父母變得很激動,并且變得多關注自己。 ? 解決對策 1、理解與尊重:孩子執(zhí)著于某種秩序,其實是有意義的,有利于發(fā)展孩子的邏輯思維、安全感、專注力。 只要不是原則性、危險性行為,不鼓勵也不對抗,盡量順從,敏感期過去,孩子自然會改變。 2、允許發(fā)泄,溫柔而堅定:來,跟丹媽讀六個字,先情緒,后道理。 先允許孩子把焦慮、惱怒哭出來,我們靜靜著就好了(這點很重要,情緒會傳染,我們急孩子會更急);待孩子情緒下來點之后,運用同理幫助孩子說出感受;最后孩子完全平靜之后,再和孩子講道理。 3、家長自己不要老說不:避免孩子模仿。比如不要畫墻,不如說“我們用白板畫”。 4、轉移注意力 5、多給選擇:比如,不要總問“要不要”,要問“你要這個還是那個”。 6、運用游戲達到咱們的目的:比如倒數(shù)、比賽,比如收拾玩具時告訴孩子“玩具想媽媽它要回家啦”,讓孩子感覺這不是命令而是游戲。 7、擴展孩子表達方式:和孩子玩一個問答的洗腦游戲: 你:如果我們問小羊,你要不要吃草?小羊怎么答?——孩子:要! 你:如果我們問小貓,你要不要吃魚?小貓怎么答?——孩子:要! 你:那我現(xiàn)在問寶寶要不要吃飯,寶寶怎么答?——孩子:要 以此打破孩子說“不”的慣性。 7 — 9 歲 ? 叛逆特征 ● 愛頂嘴:和父母辯論,一定要爭個贏的; ● 拖拉:讓做什么偏不做什么; ● 脾氣大,批評不得,討厭被當小孩; ● 愛面子,自尊心強,重視同輩看法。 ? 叛逆原因 ● 自我意識第二次進入一個高速發(fā)展階段:孩子需要通過去做一些自己想做,而不是父母押著做的事情,來感受自我的力量,在同輩中尋求新的自我認同; ● 思辨能力的發(fā)展:這個時期孩子的邏輯抽象思考能力迅速發(fā)展,面對父母的“指示”,他們不再言聽計從,而是開始會自己獨立思考——懷疑和抗拒,認為父母不對的地方便會提出自己的意見,頂嘴,爭辯便隨之而來。 ● 各方壓力:學業(yè)壓力從三年級開始加重,中年級開始孩子的同輩交往也逐漸變復雜,人際交往中的比較、欺負、誤會都令孩子感到更多的壓力,情緒敏感。 ? 解決對策 1、預防,從小培養(yǎng)孩子“內動力”:從小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做什么都是“為了自己”的思維,例如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即使到了叛逆期,孩子也會趨于“內動力”,繼續(xù)正常學習生活。 2、“愛頂嘴”不是壞事:愛頂嘴其實是一種“愛思考”“愛表達”“有主見”的表現(xiàn)。孩子提出異議,我們要抱著傾聽態(tài)度,耐著性子先聽完,孩子說的有道理的,我們要及時采納,認真接受,一味否定會損壞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 3、給孩子尊重,把孩子當“人”:孩子反抗、敏感的并不只是我們的要求,而是家長那種“我說的就是對的”“你個孩子你懂什么的”的自大態(tài)度。 多表揚肯定孩子,在外人面前要記得維護孩子的面子,你給他面子,他才會給你面子,你給他尊重,他才會給你尊重。 4、與其講大道理,不如講講你的小時候:在孩子遭遇挫折困境時,家長若是選擇“居高臨下”的指責,孩子便會徹底關上親子交流的心門,拒絕你的教育。 我們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困境,“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一起具體分析問題,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說說咱們自己小時候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怎么解決的,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以及得到解決的問題的信心與啟發(fā)。 5、抓住孩子追求自主的動機,用“示弱”創(chuàng)造還子學會負責的機會 哪怕孩子做的不好,不要用命令,而是用“示弱”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去為自己、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以先從簡單、孩子有興趣的事開始,比如和家人一起包餃子,出門負責數(shù)行李) · 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父母信任,被父母當作是一個大人來看的,感受到尊重,自己是被需要的。 · 而在被分配到的任務中,孩子做的好不好,是會影響最后結果,以及整個家庭的,讓孩子感受到“責任”,學到技能。 · 當孩子為這個家庭、班級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后,他會對這個集體更有歸屬感,會因此更約束自己的行為。 這樣做的原理是,孩子叛逆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孩子需要通過叛逆獲得被認同以及成就感與歸屬感。 而最重要的是,當孩子將自己更多的時間用于奉獻,便少了更多的精力去叛逆,去搗亂。 12 — 15歲 ? 叛逆特征 ● 回家就關上房門,和父母交流越來越少,有事更愿意和朋友說,出現(xiàn)早戀; ● 在穿著打扮,觀念興趣方面喜歡標新立異; ● 在父母面前十分注重個人隱私。 其實在心理學上,第三叛逆期與第二叛逆期是放到一塊來講的,也就是說這兩個階段孩子的特點都差不多。 唯一的區(qū)別大概是,這個階段孩子的能力更強了,因此對父母權威的反抗會變得更加激烈。 ? 叛逆原因 除了和第二階段一樣的自我意識發(fā)展、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以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青春期發(fā)育,荷爾蒙變化的原因,在情緒上會變得更加激動。 ? 解決對策 (這里特別想說的是,第二階段的很多對策在這個階段同樣適用) 1、提前給孩子普及青春期知識: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用平常心的態(tài)度讓孩子提前了解青春期會發(fā)生什么。 減輕孩子面對生理變化時的迷茫,讓孩子了解到青春期情緒沖動的原因有可能是荷爾蒙影響,提前了解自己會出現(xiàn)情緒失控,提前商量對策,這樣的談話也是父母在向孩子表示理解, 2、讓孩子有一個“大人朋友”: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說啥可能都不聽,但他們仍然需要一個年長、愿意像對待一個有思想的大人一樣,和他們聊聊的阿姨、大哥哥、老師。 他們需要從這些他們無需反抗的長輩身上,了解更多成為大人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對話,而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孩子的“大人朋友”那,得到孩子更多的真實近況。 注意事項 1,注意在男孩處在叛逆期的時期,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必須耐心的對待。 2,注意父母在男孩這個時期必須要理解和包容以及體諒孩子,從而才能做到正確的引導孩子。 3,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4,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5、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6、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7、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真誠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圖/文 | 網(wǎng)絡 雨媽整理,侵權刪除 |
|
來自: 言若ag4q5ved19 >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