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看了試卷后,針對家長的簽字批改了一句話:家長如果是這樣認為的,那下次孩子還是考不好。 事實上,孩子粗心并不是原因,造成的結(jié)果卻是考試成績的失敗,而作為家長,判斷孩子是不是粗心的最簡單的幾點是: 簡單的、原本不該錯的卻錯了; 原本會做的,考試卻做錯了; 讀題目的時候理解錯了,所以考試的時候做錯了; 原本是加法看成了減法,結(jié)果做錯了。 我們做家長的,常常認為平時能做對的,在考試的時候就能做出來,其實并不是,我們要通過所謂的“粗心”看到孩子背后存在的問題。 如果僅僅把孩子的錯題歸結(jié)于粗心,那么就會掩蓋很多的問題,也讓孩子容易輕易的原諒自己,忽略實質(zhì)性的問題,無法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予以彌補,那么,粗心的背后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呢? 1、粗心是因為孩子心態(tài)有問題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孩子曾經(jīng)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媽媽,現(xiàn)在學的數(shù)學好簡單啊,都是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這我上學前班都學過的。 當時我聽到她說這句話,就感覺很憂心,但跟孩子說教是沒有用處的,只有真正出現(xiàn)了錯誤她才會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 果然,沒多久單元測試,很簡單的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她也錯了一道題,回來之后我告訴她,為什么你認為簡單的題目還能錯呢?那是因為她的心態(tài)有問題。 錯了就是錯了,眼高手低的結(jié)果就是自己要承擔錯誤帶來的后果,越是自己認為有把握的事情,越是容易放松警惕。接著我又用龜兔賽跑的故事給她科普了一下什么叫自以為是和眼高手低。 從那以后,每當做算術(shù)題她都會想到第一次做錯的事情,以此為戒進而更加細心。 2、粗心是因為孩子基礎(chǔ)知識不牢固我們很小的時候老師就要求我們背誦乘法口訣,所以多年以后我們再背起乘法口訣便會張口就來,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背,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會用得到,所以可以做到非常熟練,這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而孩子在做題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像我們背乘法口訣一樣熟練,那怎么可能還會出現(xiàn)錯誤呢? 這就要求孩子在平時學習的過程當中,不能僅僅限于平時課堂知識的輸入,也要常常復習,相似的題型要善于思考,這樣才能更加熟悉并深刻的記憶。 3、粗心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問題平時我們在陪伴的過程當中,遇到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盡量家長不要過多的參與。 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自己就不能走開,一走開孩子立馬磨蹭起來,而且即便是后來做完了也是錯誤百出。 這是因為孩子對于家長產(chǎn)生了過多的依賴心理,總是怕自己做錯,所以每做一道題就要試圖向家長確認是否正確,而家長一道題一道題的給孩子檢查,孩子就會覺得,反正我做錯也沒關(guān)系,家長總是會幫我檢查錯誤,檢查出來一定會跟我說的,所以我也沒必要那么過細。 這就需要我們盡早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業(yè)的習慣。 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我們不要坐在孩子旁邊看著,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在一邊看書,只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就好了,讓孩子慢慢學會適應(yīng)自己獨立做作業(yè)。 4、粗心是因為孩子理解能力有問題有人曾經(jīng)說過,語文好的孩子各個科目都不會差,那是因為語文好的孩子,一般領(lǐng)悟能力比較好,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比較強。 有的孩子讀題的時候不仔細,理解題意極易理解錯誤,而很多題目有可能只是一字之差,答案就完全不同。 這種情況下,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多讀書,多思考,讀書讀的多的孩子,就很善于思考、勇于去探索,這樣的孩子理解能力都不會差。 5、粗心是因為孩子演算草稿太亂因為考試是限定時間的,有的孩子一開始為了趕時間,做題的時候容易出錯,但做完之后又不喜歡再檢查一遍,就更難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了。 其實這也是由于平時做作業(yè)的時候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 還有的孩子做題的時候喜歡跳開中國步驟直接寫答案,這種情況下不但容易出錯,而且還會由于步驟省略而失掉前半部分應(yīng)得的分數(shù)。 這就要求孩子在平時作業(yè)的時候,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草稿紙上畫圖的時候,就要逐步仔細羅列。 有的孩子認為草稿紙就是給自己看的,自己明白就行了,卻忽略了演算太亂的草稿紙,到最后自己看的時候也會忽略期中很多重要的信息。 所以如果有工整準確的草稿紙作為參考,那孩子的解題過程也會順暢許多,而在檢查的時候,也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錯誤。 事實上,一切的根源還是在于平時孩子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能把平時每天做作業(yè)當作考試來重視,那么在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做作業(yè)一樣輕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