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因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做過某項手術,導致幽門功能降低等原因,造成膽汁、胰液等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胃,最終引起了胃粘膜的慢性炎癥。十二指腸液包括包括膽汁、胰液、腸液的堿性物,故又稱為堿性反流性胃炎。它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 A.原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 是指因十二指腸→幽門→胃功能的改變引起的十二指腸液反流;在一般慢性胃炎當中很常見,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約有16.4%的 慢性胃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膽汁反流。 B.繼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 是指由于胃幽門手術或者膽囊切除術后而發(fā)生的膽汁反流入胃引起的。 二、膽汁為什么會發(fā)生反流呢? 正常情況下,幽門口是收縮關閉的, 當胃內(nèi)食物經(jīng)胃蠕動排人十二指腸時,幽門口舒張開放,食物排空后,幽門口又收縮關閉,從而可防止膽汁反流人胃。但當幽門的開閉機制被破壞或發(fā)生了生理性退行性改變等,就發(fā)生膽汁反流。 總結起來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 1.膽系病變 膽囊、膽管疾病,如膽囊被切除、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膽管炎或膽系解剖畸形等,這些病變多無臨床癥狀,而是在體檢時被發(fā)現(xiàn)。一部分患者是在胃鏡檢查時先觀察到胃腔內(nèi)有黃色或綠色膽汁,甚至膽汁凝塊,追蹤發(fā)現(xiàn)了膽系病變。這些病變引起膽汁反流的原因,與膽系運動功能失調或膽汁性質改變有關。 2.十二指腸病變 正常的十二指腸與胃雖然互相連接,但有強力的幽門括約肌隔開,平時是“大門緊閉”的,除非胃內(nèi)消化完畢發(fā)出指令“開門”才會打開。一旦十二指腸病變,如十二指腸潰瘍,尤其是瘢痕形成的畸形、息肉、重度炎癥等,造成“門禁不嚴”,就會讓反流液“鉆了空子”;或是由于十二指腸病變或運動失調,發(fā)生了與正常方向相反的強烈逆蠕動,腸內(nèi)壓力增加,“硬是”將腸內(nèi)液“沖過”幽門,強行入胃。 3.手術原因 胃部分切除術后,施行過迷走神經(jīng)切斷和幽門成形術、胃腸吻合術后,進行過膽囊摘除術,先天性幽門口關閉不全和中老年人 臟器發(fā)生了生理性退行性改變等,可破壞幽門口的“把關”作用,就可發(fā)生膽汁反流。 三、診斷 單純按照癥狀無法判定是否有膽汁反流,需要胃鏡下證實。 胃鏡下可見膽汁不斷由幽門口(或胃腸連接處)涌人胃內(nèi),胃黏膜(特別是胃竇部黏膜)有明顯水腫、充血、粗糙、脆弱,觸之易出血,表面較污濁,附有黃綠色膽汁,黏液湖內(nèi)含大量膽汁潴留,幽門口松弛或處于持續(xù)開放狀態(tài),十二指腸蠕動時有黃色的泡沫連續(xù)反流入胃,即可確診。 膽汁反流性胃炎可分為3度:
Ⅱ度:鏡下大量黃色液體間斷地從幽門口涌出或黏液糊呈黃色。 Ⅲ度:大量黃色液體頻繁地或持續(xù)地從幽門口流出或噴射出,或胃內(nèi)布滿黃綠色黏液狀物。 但應注意內(nèi)鏡本身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可造成假象,需注意加以區(qū)別。 二、反流物是怎么損傷胃粘膜的? 膽汁中的膽酸鹽、碳酸氫鹽,十二指腸液中的卵磷脂、胰蛋白酶類等,如果老老實實呆在十二指腸中,是消化脂肪、蛋白質的功臣; 若是因為各種原因反(逆)流到胃里,就變成了一群破壞分子,特別是其中的溶血性卵磷脂損害黏膜作用最強,原本完好的胃黏膜,會被它們害得傷痕累累。 單純膽汁直接接觸胃粘膜一般不引起損害,但可通過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膽鹽與胃酸結合可增強酸性水解酶的活力,破壞溶酶體膜,溶解脂蛋白而破壞胃粘膜的屏障礙作用,H+逆向彌散增加,進入粘膜和粘膜下層,可刺激肥大細胞而釋放組胺,后者又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終導致胃粘膜炎癥,糜爛,出血,膽汁與胰液混合后,膽汁中的卵磷脂與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起作用而轉化為溶血卵磷脂,如返流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損害。 膽汁對胃黏膜的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即: 活動性炎癥、 腺體萎縮、 腸上皮化生 和粘膜的局灶性增生。 臨床上??沙霈F(xiàn)上腹部脹痛、早飽、腹脹、(飯后加重)打嗝、噯氣、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口干、口苦等消化道癥狀。隨著膽汁反流發(fā)病率的升高,膽汁反流性胃炎受到更多人的重視。不少研究表明,膽汁反流不僅可以導致胃粘膜的炎癥,亦可以導致胃粘膜的萎縮、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四、癥狀 本病可發(fā)于各個年齡段,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飽脹感或不適,有隱痛 或劇痛,常呈周期性發(fā)作,可伴腹脹、噯氣(打飽嗝)、泛酸、燒心、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和消瘦等;少數(shù)還可有胃出血(系膽汁蝕破黏膜血 管所致),表現(xiàn)為嘔血或排黑便(柏油樣便)以及大便潛血試驗呈陽性等。反流輕者,也可無癥狀。 1.腹脹 這是比較主要的癥狀之一,表現(xiàn)為腹部飽脹不適,中上腹持續(xù)燒灼感,也可表現(xiàn)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 2.胃灼熱 胃部有灼燒感,甚至有些患者食管也會有燒灼感,常常伴有噯氣、反酸、惡心、嘔吐、腸鳴、排便不暢、食欲減退以及消瘦等現(xiàn)象。
3.胃出血 嚴重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還會出現(xiàn)胃出血的情況,有的患者大便呈現(xiàn)黑色,有的是嘔血。
4.嘔吐 由于胃排空障礙,嘔吐一般發(fā)生在晚間或半夜,有些患者嘔吐物中帶血。 五、治療 1.促胃動力藥物: 通過促進胃排空,減少膽汁在胃內(nèi)的停留時間,促進反流物的排空。常用藥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嗎叮啉)、莫沙必利(新絡納)等。 2. 結合膽鹽類藥物: 如達喜(鋁碳酸鎂),通過與膽酸和溶血磷脂酰膽堿結合,繼而減輕膽鹽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顯,為臨床上主要用藥;如陰離子交換樹脂(考來烯胺),口服后釋放出氯離子,與膽酸結合,形成不可溶、不吸收的復合物,加速膽鹽及糞便排出,減少胃黏膜損害。 胃酸和膽汁有疊加的作用,對胃黏膜的損傷作用強,抑酸藥對膽汁反流者同樣有效。常用的抑酸劑主要為H2受體阻斷劑(H2RA)及質子泵抑制劑(PPI)。療程一般為2周。 幽門螺桿菌感染引可以起胃黏膜炎癥,膽汁反流性胃炎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并存。因此,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的治療,在常規(guī)應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和胃動力藥物的同時.還應首先考慮根除幽門螺桿菌。這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愈合,更可減少誘發(fā)癌變的可能。
主要適用于癥狀嚴重內(nèi)科治療無效者, 常用術式有Roux-en-Y 手術或膽道分流術。 飲食要清淡,不吃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膽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應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避免飲釅茶、烈酒、濃咖啡和進食辛辣、過冷、過熱和粗糙食物。 包括戒煙酒、避免精神緊張,保持心情舒暢,不服或慎服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