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梅要注意以下幾點:一、畫枝干,先考慮出枝行干,然后落筆。枝干既要有倔強(qiáng)的姿態(tài),又要有流暢的線條,筆要干濕互用,不露圭角,富有生氣。二、畫花有圈花和點花兩種,畫花要符合它的生態(tài)結(jié)構(gòu),切忌歪曲形象。圈花是運用靈活的受力,用較細(xì)的線條勾出,線條要圓潤挺秀;點花是用濕筆點出花朵的各種形態(tài),要渾厚而不露鋒芒,達(dá)到柔和靈活的效果。三、整幅畫面要有超逸典雅的風(fēng)韻,使人有賞心悅目、妙趣橫生之感。 畫梅的基本方法 圈梅的畫法

花枝和點梅的畫法
畫圈梅可在花瓣的輪廓線外加淡墨,以托出白花。若畫淺絳白梅,花瓣的輪廓外可烘一圈淡墨青或淡綠均可。 畫淡墨枝,可用焦墨勾花,這是中國畫的濃淡對比法。 出淡墨枝,亦可穿插濃墨枝,這樣可以表現(xiàn)枝的層次。 點梅,就是用筆直接點厾出花瓣的結(jié)構(gòu)。點墨梅,是用淡墨點厾梅花,方法是筆先蘸淡墨,筆尖蘸濃墨,然后,按花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點出。注意點要圓,墨色要有濃淡,使有立體感。 點綠梅。用濕筆蘸白粉,筆尖蘸汁綠,即可點出嬌嫩的綠梅來。

兩種點梅畫法 圖右是鐵骨紅色點花,用朱砂蘸胭脂即可點成。 圖左是粉紅色點花。畫時,筆先蘸白粉,加水調(diào)和,然后,筆尖蘸西洋紅或牡丹紅,點時紅色在外(筆尖在外),逐瓣點厾即成。

梅的出枝畫法 梅的出枝忌尖,行筆如寫篆文字,忌露角。枝要有偃仰、有復(fù)枝、叢枝,要縱橫參差,有疏有密,須遠(yuǎn)近、上下相間。梅花枝干好似“女”字、“戈”字、“了”字、“叢”字形。有的枝要中間斷開留白,以便可填入正面花朵,使有前后的效果。

出梢梅花的畫法 出梢梅花,要有疏密、濃淡,花要分前后、左右,出枝用焦墨飛白,后枝漸淡,這樣才能使畫面層次豐富。

工筆復(fù)瓣梅花畫法 復(fù)瓣梅花,畫工筆較多。這幅工筆紅梅,花先用白粉打底,然后用洋紅(曙紅)渲染出花瓣的層次。枝干宜寫實。

未開梅花畫法 絕大多數(shù)是蓓蕾。

欲開梅花畫法 部分花開,部分花正含苞欲放。

盛開梅花畫法 絕大部分花開放。

將殘梅花畫法 花朵已逐漸謝落,很多花已不成五瓣,甚至只?;ㄍ小⒒?。

梅干的若干畫法 雪梅畫法 畫雪梅不一定要滿紙烘染墨來表現(xiàn)梅干的雪。此幅畫,大干用飛白下實上虛,略加斷續(xù)細(xì)線即可。

老梅干畫法 畫老梅干要先勾出輪廓線,然后用硬毫筆皴擦。皴是指畫出物體的紋理和陰陽向背的方法。皴的方法較多,難度亦較高,畫時要靈活多變,皴能起到蒼勁、渾厚的效果。一般說并筆是陰部,見筆處是陽面,節(jié)疤留白,使其突出。擦是用干筆橫撇,以填補(bǔ)光滑及不足處。

梅干的奔放畫法 用奔放的筆法寫梅干,要前濃后淡,層次分明,畫時如不聚精會神,決不能畫出這樣的效果。

墨線勾勒畫干法 此圖用墨線勾勒出老干的形態(tài)。用線要曲線、直線、長線、短線、弧線并用,墨色要有濃淡,使豐富多變。陳老蓮常用此法寫梅。

老梅樹的畫法 畫老梅樹,先用墨線勾輪廓,然后用淡墨圓筆皴,畫出樹干的陰陽面。宋人常用此法。若畫巨幅梅花甚佳。

空心老梅樁的畫法 空心老梅樁,用筆要流暢,線條要有粗、有細(xì)、有長、有短、有濃、有淡。此法宜畫盆栽老梅樁。

枝干濃淡兼用畫法 用淡墨畫老干,枝濃淡墨兼用,焦墨畫花,有超逸之韻。

古梅畫法 畫古梅須有龍蠖蜇啟之勢,縱橫自如。畫古梅一般不宜畫根,露根則失大,定要紙外有畫,局氣就大。

卷云皴畫梅干法 此干用活潑帶旋轉(zhuǎn)的線條畫,即卷云皴法,亦別具一格。

用圓渾線皴畫干法 此干用圓渾的墨線,以濃燥相間的筆法,顯得蒼勁老辣,別有韻味。

此圖用渾圓線條勾勒老干,多露節(jié),顯其蒼老。枝干交接處以花遮之,使其融為一體。

樹干設(shè)色 梅花老干一般用淡墨上色,逢節(jié)處可不著色,以表現(xiàn)它的立體感。此圖老干先勾墨線,再用較淡墨皴,宋人畫樹常用此法。后加淡墨枝,即能有前后層次。

亂柴皴畫干法 此圖用山水畫中亂柴皴畫老干,線條以橫、豎、長、短、粗、細(xì)并用,要亂中見整,有虛有實,遂能成畫。

老干接枝法 此圖主要表現(xiàn)老干接枝法,用雙線老干中插入焦墨枝的方法,使其融為一體。

短筆焦墨皴老干法 以短筆焦墨皴老干,再以淡墨交叉皴擦。宋人常以此法圖之。

梅花是中國畫的傳統(tǒng)題材,因此有豐富的學(xué)習(xí)內(nèi)容,首先要繼承傳統(tǒng)。學(xué)習(xí)傳統(tǒng)的方法,一是觀摩,二是臨摹。分析研究作品,汲取藝術(shù)營養(yǎng),包括用筆用墨的技法。同時到生活中去,觀察、寫生實物,積累素材。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符合生活,富有時代新意的藝術(shù)作品。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