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適當?shù)倪\動可增加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使血中葡萄糖被肌肉等組織的利用增加,使血糖降低。有些輕度病人,運動鍛煉配合飲食治療,甚至可以使血糖穩(wěn)定在正常水平。即使中、重度糖尿病患者,只要恰當進行運動,也有利于病情的改善。肥胖者通過運動和控制飲食,可使體重減輕并逐漸接近標準體重,故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消瘦的病人,適當?shù)倪\動配合有效的藥物治療,有利于患者體質(zhì)的改善,對于抵抗疾病也頗有裨益。此外,運動還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謝和心肺功能,使患者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應根據(jù)病情、年齡和愛好,選擇諸如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游泳、跳健身舞等非劇烈或?qū)剐缘倪\動。 運動的監(jiān)測及強度 運動前患者應做必要的檢查,如血糖監(jiān)測、尿常規(guī)、血壓、心電圖、肝腎功能及血脂等,根據(jù)檢查結果制定運動強度。通常心率可反映人體在運動時的強度,運動中適宜心率計算最簡單的方法是用170減去年齡。只要運動時心率在適宜心率以下則為有氧運動。一般情況下脈率和心率是一致的,病人應學會自己測量脈搏以判斷心率,運動后即刻脈搏可作為運動強度是否適宜的指標。如果脈搏超過指標,說明運動強度太大,心臟負荷重,對人體有害;如果脈搏達不到指標,說明運動強度太小,則達不到預期效果。 一般而言,患者必須每日或每周有數(shù)日定時進行鍛煉,可從10分鐘開始,逐漸延長至30分鐘,并根據(jù)人體耐受力作間歇休息,最重要的是要根據(jù)運動中、后的感受來判斷。一般來說,運動至輕微出汗,肌肉酸痛,無明顯疲勞感,休息后即可恢復體力,食欲和睡眠良好,次日精力充沛,脈率平穩(wěn)并呈逐漸下降趨勢,有運動欲望,說明運動強度較為合適;如果運動后出大汗、胸悶、氣喘、不思飲食、有明顯疲勞感、休息15分鐘后脈率仍不能恢復,或睡眠不好,次日周身乏力、酸痛,說明這樣的運動為過量,應及時調(diào)整。 運動時機及禁忌 運動應安排在餐后30分鐘~1小時為宜,一般是早餐后為最佳,時間每次30分鐘左右。有的人擔心運動時機掌握不當會誘發(fā)低血糖,但這不應成為糖尿病患者參加運動的障礙。對使用正規(guī)胰島素者,應避免在注射后2小時前后運動;清晨未注射胰島素前體內(nèi)胰島素含量低,運動則會引起酮血癥而加重病情,故也應禁止運動。 糖尿病患者采用運動療法有幾個注意事項: 1.運動時最好攜帶糖尿病卡。易發(fā)生低血糖者應減少運動前胰島素的應用劑量,或在運動前適當攝入食物,另備一些食物或糖果,以便在發(fā)生低血糖時使用。 2.年齡大、體質(zhì)差、有合并癥者,應做強度較小的運動。身體條件較好者可做強度較大的運動,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并長期堅持。 3.適合運動療法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輕度和中度2型糖尿病者;穩(wěn)定期1型糖尿病患者。 4.不適合運動療法者:血糖未得到很好控制的重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有酮癥酸中毒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嚴重糖尿病腎病患者;嚴重眼底病變及新生血栓患者。 5.運動應與飲食控制、藥物治療相結合,合理安排好三者關系,才能獲得最佳的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