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地黃茶原料:白術5g、生地3g、紅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益氣,生血。 用途:腸風痔漏、脫肛瀉血;病久面色萎黃。 參棗米飯【原料】黨參25克,大棗50克,江米250克,白糖100克。 【制作】黨參切片,與大棗25克水煮提取濃縮液50克。將大棗25克放在大瓷碗底,上面放淘洗干凈的江米,加水適量,上屜蒸熟,扣在盤中。再將黨參、大棗濃縮汁加白糖,溶化成濃汁,倒在棗飯上即成。 【作用】健脾益氣。適宜于體虛氣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腫等癥。 赤豆鯉魚原料:赤小豆50克,陳皮6克,辣椒6克,草果6克,活鯉魚1尾(約1000克)。 制作:將鯉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把赤小豆、陳皮、辣椒、草果塞入魚腹內(nèi),再將它放入盆內(nèi),另加適量生姜、蔥、胡椒、食鹽,灌入雞湯,上籠蒸制。待鯉魚蒸熟后,另將蔥絲和綠色蔬菜用開水略燙。投入魚湯中即成。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消腫。適用于消渴水腫,小便頻數(shù)等癥。 大棗粥原料:大棗20枚,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制作:將大棗、粳米放入鍋內(nèi),加水大火燒開,后移小火煎熬成粥,粥將成時放入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胃虛弱,血小板減少,貧血,胃虛食少等癥。 加味參蓮茶原料:黨參5g、茯神4g、煅龍齒1.5g、蓮子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水沸后再煎10分鐘。代茶飲。 功能:健脾益氣,養(yǎng)心安神。 用途:心脾兩虛,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開元壽面【原料】面條500克,豆芽250克,水發(fā)香菇30克,黃花菜15克,嫩姜3克,芹菜6克,菜油75克,醬油15克,味精5克。 【制作】將香菇、姜切絲,芹菜用沸水焯一下,切碎,豆芽洗凈去根,黃花菜切寸段。面條下到沸水鍋內(nèi)浸透,撈起瀝干水分,然后扯開,淋上熟菜油15克拌勻拌松。將炒鍋放在中火上,倒入菜油燒至油冒煙,取出一半待用。再將生姜絲放入稍煸,加香菇、黃花菜翻炒,加醬油、味精、水煮沸后,下面條、豆芽攪拌,加蓋稍燜至干透,拌入留下的熟油。裝盤時,在面條上撒些芹菜即成。 【作用】健脾益氣,補虛益精。適宜于脾虛氣弱的腫痛、冠心病、高血壓等癥。 荔枝酒主料:鮮荔枝肉(連核)500克,陳米酒1000克。 制作:將新鮮荔枝去殼后放入酒壇內(nèi),加入米酒,密封壇口,每日振搖1次,浸泡7天以上。每次飲用3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功能補肝養(yǎng)血,健脾益氣。用治陽萎不舉,滑精早泄,腰脊酸痛。 山藥參術茶原料:山藥5g、黨參3g、白術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益氣。 用途:脾胃虛弱,不思飲食。 山藥湯圓主要原料:山藥150克,水磨糯米粉300克,白糖150克,桂花鹵適量。 制作方法:將山藥蒸熟去皮,放入大碗中加白糖、桂花鹵,拌勻成餡泥。 糯米粉揉軟,將山藥餡泥包在里面成湯圓,煮熟即成。 效用說明:健脾益氣,補肺潤燥。適宜于久病之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痰喘咳嗽、皮膚干燥等癥。 神曲枳砂茶原料:神曲5g、枳實3g、砂仁3g、白術3g、人參2g、花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神曲、枳實、砂仁、白術、人參至水沸后,泡茶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健脾益氣,消食和胃。 用途:脾胃氣虛,飲食不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