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上思善,來善果福報;人的思想上想邪了,來壞果惡報。修行者的每一個想法會引發(fā)什么樣的語言和行為會導(dǎo)致什么樣的結(jié)果。 【吸引定律】 人的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xiàn)實相互吸引。 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xiàn)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xiàn)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丑惡的,那他所處的環(huán)境也是消極的或者丑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huán)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于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fā)生 ,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fā)生在這個人身上。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fā)生。 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當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 根據(jù)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nèi)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xiàn)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dān)心將來,人的擔(dān)心就會把人不想發(fā)生的情況吸引進現(xiàn)實中來。正確的心態(tài)應(yīng)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于調(diào)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fā)展。 【應(yīng)得定律】 人得到應(yīng)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yīng)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yīng)得的不管質(zhì)和量都會提高。 【間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zhì)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xiàn)。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xiàn)。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chuàng)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xiàn),一兩年內(nèi)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wù)和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fā)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布施定律】 布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zhì),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zhì)回報;你布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 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yīng)。 【舍得】 這是布施定律的補充。這個原則是說:你布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你越不望回報,你的回報越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例如,類似的情況不知你有沒有碰到過: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 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于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們好運然后你繼續(xù)上路。 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fā)現(xiàn)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xié)議。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 但這不是運氣,而是定律。所以請記?。菏┍仁芨懈#┍旧砭褪呛艽蟮母?,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給大象(施)稱重量,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自私】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么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 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寬恕】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么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 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對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 第二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記住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你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 第三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么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并保證不再犯,然后——請寬恕自己。內(nèi)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負責(zé)】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zé),當人對自己采取負責(zé)任的態(tài)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后看,盯著過去發(fā)生的、已經(jīng)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zé)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zé)任?!? |
|
來自: 昵稱33766189 > 《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