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感到很滿足。 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此處只列出第六首: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蹊(xī):小路。 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 恰?。合舐曉~,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這一首寫尋花到了黃四娘家。 記敘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應了上句的“滿”字 ?!皦褐Φ汀?,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皦骸?、“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 第四句 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白栽凇辈粌H是嬌鶯姿態(tài)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余韻。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像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秾麗的,則不多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