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侯讀柳宗元《江雪》: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于是,他懷著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柳宗元一生是部戲劇,高潮扣人心弦;柳宗元一生是部小說,情節(jié)坎坷曲折。柳宗元是座大山,高大讓人仰望。柳宗元一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在中心地帶頂峰過,也如石城山撂在邊緣過。唐書說柳宗元少年得意,早早就進了進士,不像韓愈考了數次才中了進士。柳宗元可以說得意過,繁華過、炙手可熱過。唐書上說柳宗元最受奇之。正當柳宗元想光發(fā)萬丈時,唐憲宗走上歷史舞臺。一朝天子一朝臣,柳宗元作為前朝熱臣愛臣,成了新朝涼臣嫌臣。柳宗元這顆亮星從此不在首都發(fā)光,被貶到鳥不拉屎地方。從此柳宗元從上天摔到地上。柳宗元是柳宗元不是王宗元,他發(fā)出:苛政猛于毒蛇!柳宗元無論在永州還在柳州,他都為百姓呼號! 柳州人為什么現在還記得柳宗元,因為柳宗元為柳州人做實在事。不像現在有些官沽名釣譽,做芝麻大點事情大宣特宣,連天也讓知道,在電視上留像,廣播中留聲。報紙上流名、甚至樹碑立傳??墒侨诉€沒走,老百姓惡嫌一頭腦子。人一走,茶也涼,人也死啦!別說留名千萬年,就是八年十年都不可能。 文如人,柳宗元可以說是名符其實。人高文也高,《新唐書》記柳宗元這樣一件事情:柳宗元為劉禹錫上書,希望朝廷能夠讓自己到偏遠播州做刺史,安排劉禹錫到柳州做刺史,因為劉禹錫有八十多歲老母,柳宗元愿與劉禹錫交換,這是何等精神!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中韓愈為此事特意發(fā)感慨:世間之人多數是酒肉之交,飲酒時何等親熱,等到有難時候沒有了蹤影,甚至為利時互相殘害。 柳宗元一生只活四十七個春秋,可以說年不滿半百,但是柳宗元卻通過他為文與做人將名留了下來。柳宗元也許也怨恨老天對自己不公,但是柳宗元沒有被厄運擊倒,他也沒有被強權嚇倒,他把自己愛給了永州百姓,把自己光給了柳州。他雖然沒有叫百姓為他送萬民傘、立億年碑,頌公仆詩,但是百姓心里有桿秤:誰多重一目了然。柳宗元文凄厲如哭,特別他寫關于永州人民生活與柳州人民生活文章,讀后讓人淚如雨下。 唐朝皇帝讀柳宗元散文《童區(qū)寄傳》與《捕蛇者說》肯定氣得要死,因為柳宗元沒寫他們統治下百姓豐衣足食、四海升平而是寫民不聊生、社會黑暗!這就是柳宗元,文不討當政者喜,人不討皇帝歡,人民卻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