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2017年的瑞銀《2017全球財富報告》中顯示:全球最底層的人群,擁有的財富不足全球整體財富的1%;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擁有全球總資產(chǎn)的88%;最富有的1%人口,更是占據(jù)了全球一半的家庭財富。 這是為什么?我們先來看兩個故事。 01 奧巴馬在上任總統(tǒng)之前,住在芝加哥的一棟老房子里,上任總統(tǒng)之后,便攜妻子和兩個女兒進入了白宮居住。在剛剛離家的時候,奧巴馬對眾多記者表示,“我非常喜歡芝加哥老家的房子,等任期滿之后,我還會帶著家人回去住?!?/div> 這個小小的訪談,讓一個人激動萬分,奧巴馬的鄰居比爾。 比爾一直渴望一夜暴富,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他滿懷希望地將自己的房子交給中介公司,以300萬美元的高價出售,相信有“總統(tǒng)鄰居”這個誘人的賣點,他一定能很快大賺一筆。 然而,房子的出售信息貼出后,愿意購買的人一個也沒有。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爾仔細地查看了出售信息下的留言,原來,大家都擔心在入住后,生活在嚴密的監(jiān)控之下,住在這里,生活基本上沒有什么隱私可言。 在經(jīng)歷了久久無人問津的煎熬后,比爾逐漸心灰意冷。于是,當一個叫丹尼爾的年輕人找到他,表示愿意出140萬美元購買這套房子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 不久之后,讓比爾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在丹尼爾的手上,這套房子變成了比300萬更值錢的“搖錢樹”: 他將房子改造成幼兒園,不同于那些不愿意生活被打擾的住戶,孩子的家長對無處不在的嚴密監(jiān)控非常滿意。這所幼兒園立刻一舉成名,被稱為“美最安全的幼兒園”,吸引了眾多富豪把孩子送到此處就讀;因為過于火爆,丹尼爾把幼兒園的外墻也拍賣去,吸引了無數(shù)的廣告商爭先恐后地前來競標。 顯然,這個故事中的最大贏家是丹尼爾。 同樣的一套房子,被不同的人用于經(jīng)營,最終得到的回報效果天差地別,而其中的原因,顯然是兩人捕捉商機的能力各有高低。 02 第二個故事來自著名的書籍《窮爸爸富爸爸》。 一個村莊沒有水,村長便委托A和B給這個村莊供水,村民向他們支付費用。 A馬上買了兩只大桶,每日奔波于10里以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沒過多久就立即就賺到了錢。 而B自從簽訂合同后就消失了。半年后,B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過去的半年時間里,他做了商業(yè)計劃,找到了投資,注冊了公司,并雇用了項目施工管理的專業(yè)人員。之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修建了一套從湖泊通往村莊的供水管道系統(tǒng)。 清水從水龍頭中涌出的那個瞬間,A的生意被徹底摧毀了。 同樣是賺錢,A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B則透過顯現(xiàn)看本質(zhì),找到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賺錢道路。 03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就在于此:窮人只會看現(xiàn)象,富人懂得看本質(zhì)。在這個商業(yè)社會,我們每天都能有機會觸摸到商業(yè)機會,如果缺少敏銳的眼光與果敢,放任那些商機擦身而過,那么最終只有后悔莫及。 俞敏洪曾做過一個比喻:不要把自己變成“儲錢罐”,因為沒有人能夠靠儲錢變富;但一定要把自己變成“印鈔機”,需要錢的時候可以隨時靠能力去取。 不要一味羨慕別人的財富,機會取決于自己平日的觀察和不斷學習的商業(yè)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