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梵 / 編輯 孟孟 有學(xué)員問我:老師,我這人說話特別直,這樣很破壞關(guān)系。為了和諧關(guān)系,我到底是該繼續(xù)壓抑著接納,還是去做真實的自己?” 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超越二元對立的狀態(tài)。 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是一個無處不在的陷阱,這種思考方式會讓人變得善于詭辯,讓身邊的人陷入深深的無力感。更重要的是會自我蒙蔽,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被媽媽狠狠責備,我很委屈而且不服氣地說:“你就不能態(tài)度好點跟我說嗎?” 我媽都會回一句“難道還要我跪下來求你嗎”,十幾歲的我就會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詭辯就是讓身邊的人感覺很不對,但卻抓不到一個顯而易見的破綻可以辯駁。 作為導(dǎo)師我也常常會面對這樣思考模式的學(xué)員,比如當我提醒很多做父母的人“學(xué)會接納孩子,信任孩子?!?/span> 他們會說:“哦,周梵老師你的意思是那就是不管他們了,對吧?” 蒼天在上,我從來都沒有這么說過! 這種用非黑即白的方式回應(yīng)世界的方式就是小孩子的方式,小孩子是真實的,同時也很容易讓人感覺殘酷。 《奇跡男孩》里一出生就面部畸形的奧吉說,相對于面對成年人,我更害怕面對小孩子,因為他們見到我都會害怕,小孩子不太會掩飾。 小孩子才會直接對一個人說: “你好老啊” “你好丑” “我討厭你” 小孩子才會很喜歡問大人電視里出現(xiàn)的那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因為把事情分類成兩種是非常簡單的,對心智要求不高。但要同時看到并接納一個人身上的復(fù)雜性和多元性就要難得的多了。 遺憾的是,很多成年人雖然在生理上已經(jīng)成熟,但在心智上并沒有比他們5歲時有本質(zhì)上的進步。 成熟跟年齡沒有關(guān)系,和技能也沒有關(guān)系,他們可能懂得高等微積分,擁有注冊會計師執(zhí)照,又或者精通五門外語,但在心智的另一個層面的發(fā)展可能是完全停滯的。 即使我們的父母可能是高級工程師,或者大學(xué)老師,他們已經(jīng)五六十歲了,你依然可以看到他們身上那個幼稚部分,而且通常這個部分也只有最親密的人才能看得到。 所以他們也沒辦法教給孩子成熟地回應(yīng)世界的方式也不奇怪了。 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所帶來的問題就是人們的生命就像鐘擺一樣,只能在兩個極端跳來跳去: 要么壓抑什么都不說,要么爆發(fā)口不擇言; 要么控制,要么放棄; 要么黏稠共生,要么隔離疏遠; 所以在這些人的關(guān)系中,要么討好別人,要么得罪別人,再沒有別的可能性。如果實在還要加第三個選擇,那么就疏遠別人。 這也是我們之前談到過的“偽佛系”狀態(tài),通過制造距離來消弭在親近的關(guān)系里求不得所帶來的挫敗感。而我想說的是學(xué)會掌握第四種選擇。 真實地做自己當然是說出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思維和情緒是量子級別的存在形式,是物質(zhì)世界無法感知到的,但語言則是思維和情緒在物質(zhì)世界的表現(xiàn)形式。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如果你一旦做真實的自己就會得罪別人,那么就意味著在語言之前,你的思維和情緒里本身就會有攻擊性的能量。 在這種前提之下,你要么必須說假話,違心地表達才能維護好和諧地關(guān)系;要么說真話,但會得罪別人破壞關(guān)系。陷入尷尬的兩難境地自然在所難免。 比如:你有位胖胖的女同事,一天穿了一套貼身的連衣裙,走到你面前,帶著些許興奮和期待問你“這是我剛買的,怎么樣?” 你看著她穿出來的樣子,曲線畢露,無論是身形的曲線還是贅肉的曲線層層疊疊歷歷分明。 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shù)人就會覺得很為難,要么真實做自己直話直說“你穿這樣更顯胖,不好看”,要么違心地說“還不錯,挺好看的”。 然而你還可以說“這件沒有上個星期你穿的那件寶藍色套裝好看,那件比較凸顯你利落的氣質(zhì),而且很好地修飾了你的曲線。相比的話我覺得你比較適合那種風(fēng)格?!?/span> 你看這樣講即說了實話,但是對方的感受也不會太差,而且你也真實地給出了你的建議。 這不是一個技巧問題,而是生命狀態(tài)的問題。一旦把它看做是社交技巧,這種表達就會流于膚淺且僵硬。 能真誠地說出這樣的話來的人內(nèi)在一定是中正且多元的。他不會輕易評判一個事物絕對的美丑、好壞、善惡…他能超越于單一的價值觀,而且對他人是充滿善意且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的。 這種狀態(tài)一定是貫穿于這個人的生命背景的,而不是為了說出得體的話而生硬地編湊出來。 如果平時內(nèi)心就是刻薄且單一化地感受世界,然后臨時抱佛腳地想表達善意或欣賞,那種好像在偷穿別人衣服的尷尬感就會出現(xiàn)。 所以重點不在于語言,而是能量,如果能量這個詞大家覺得太玄乎,那么我換一種表達方式好了,我們可以叫它起心動念。所以為什么慎獨如此重要。 “慎獨”最早出現(xiàn)在《大學(xué)》《中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即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依然留意自己的行為,而這個行為不僅是可見的外顯的層面,連內(nèi)心的思想起心動念這個更精微層面的行為都有所警覺。 在我的公司里,團隊的伙伴都知道,周梵要求大家不僅不能說別人的壞話,而且連想都不能想。這無關(guān)乎道德,而是為了守護好自己的能量狀態(tài)。 因為所有起過的心念都是一股能量,都會留存在潛意識里,正向的念頭當然會助人助己,負向的念頭自然也會傷人傷己。 世界就是自己的投射,如果真實地做自己表達自己發(fā)現(xiàn)就會得罪別人。這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在某個層面,你和自己的關(guān)系是不好的。 人格背景里那股尖銳的攻擊性的能量一直都在,所以一旦放開社會人格的偽裝而真實起來,這股能量就會噴涌出來讓別人感到不適。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股攻擊性的能量在用語言表達出來傷害別人之前,它已經(jīng)留存在自己的意識當中多年了,它如同緩釋膠囊一樣,不斷釋放出否認、懷疑、責備、羞辱…這樣的能量傷害自己。 不然你以為那些突如其來的憤怒或者突然襲來的無力感、無意義感是從哪里來的? 成熟的標志就是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 放下那些個人化的標準,平和地看到這個世界的多樣性,看到一個人的復(fù)雜性,同時不會因為看到這些而驚慌失措,甚至大失所望,或者忿忿不平心灰意冷,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的美好期望。 而是借由這些線索看到自己的盲點,看到自己成長的方向。當你進入一個更高的思考維度,這個維度可以覆蓋不同的價值觀,在高維世界,你獲取的信息,你能看到的美,你體驗到的豐富性將完全不同。 如果你也想被周梵老師一對一解答 如果你也想現(xiàn)場得到周梵老師一對一深度指導(dǎo)解答,并與周梵老師近距離互動…… 歡迎你來4月21日周梵老師主講的《生命是場慶?!?/strong>工作坊! 在這里還將結(jié)識一群和你一樣勇于自我探索和成長的同修伙伴,在這里你將會獲得一種全新而喜悅的人生狀態(tài)! |
|
來自: 夢溪書齋 > 《個性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