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助陽藥 別名:菟蘆、菟絲實、 蘿絲子、黃藤子。 性味:味辛、甘,性平。 歸經(jīng):歸腎、肝、脾經(jīng)。 菟絲子可補腎陽,益腎精,有固精縮尿、明目、止1高、安胎等功效。常用于治療腎虛腰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酸軟、頭昏耳鳴、腎虛胎漏、先兆流產(chǎn)、胎動不安、脾腎虛瀉等癥。 古藉說法 《本經(jīng)逢原》“菟絲子, 祛風明目,肝腎氣分也。其性味辛溫,質(zhì)黏,與杜仲之壯筋暖腰膝無異。其功專于益精髓, 堅筋骨,止遺泄,主莖寒精出, 溺有余瀝,去腰脛酸軟,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 藥材選料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菟絲的干燥成熟種子。加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熱煮至種皮破裂時,可露出黃白色者旋狀的胚,形如吐絲。以色灰黃、果更粒飽滿、質(zhì)堅實、不易被指甲壓碎、無雜質(zhì)者為佳。一般在中藥店可買到。 假基絲子多參雜其他種子,甚至是用細泥沙等物加工而成,源碎或水意后可辦真假 保存 保存時應置于通風干燥處。 搭配 菟絲子可單用,也可與其他補腎藥,如杜仲、山藥、枸杞子、沙苑子、覆盆子、蓮子、肉蓯蓉等同用, 以加強補腎效果。 用法用量 可泡茶、浸酒、煮粥或入丸、散,煎服用量在10~20克. 人群宜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