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心下痞是瀉心湯的主證,包括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而這種心下痞的原因是下焦停水,水邪上逆而阻滯了中焦氣機(jī)而導(dǎo)致的心下痞,所以用五苓散。 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組成非常相似,半夏、人參、干姜、甘草、黃連、黃芩、大棗。 半夏瀉心湯用炙甘草三兩,甘草瀉心湯用炙甘草四兩,生姜瀉心湯干姜由三兩減為一兩,增加生姜四兩,其他用量完全一樣。 半夏瀉心湯的心下痞是由于中氣受傷,氣機(jī)阻滯;甘草瀉心湯的心下痞是由于脾胃氣虛,中焦阻滯,但甘草瀉心湯證的中焦虛的更嚴(yán)重,出現(xiàn)了嚴(yán)重下利的情況,而半夏瀉心湯只有嘔;生姜瀉心湯的心下痞主要由飲食停滯,胃熱氣逆引起,故而減少干姜的用量,而重用生姜,開胃氣,散濁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