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床迎娶船即將到家燃點炮杖,以示告之,岸上人放炮以示知曉,作好準備。鼓樂齊鳴,先搬嫁妝送進新房,再接新娘。由小姑子手捧甜茶,到船倉口說一聲,“嫂嫂到家了,喝口茶,請上岸吧”,新娘子才起身入轎。 花轎抬到門前,先要經(jīng)過小火堆,才在大門口停下。新娘由喜娘扶下轎,進入喜堂。喜堂中,正面墻上懸掛福祿壽畫張,兩旁一對紅燭高照,公婆滿臉堆笑面南而坐,新娘、新郎相對左右分立,手持綴著花球的紅綢。司儀喝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由喜娘、伴娘、伴郎、護新童男童女簇擁送入洞房。 入洞房后,新娘與新郎各坐床沿的左右頭,稱坐床,亦稱坐帳。新房中,紅燭高照,新床新蚊帳,新床上豎放一根小秤桿。也有新床上系一根大秤桿,新娘就坐在床旁的紅方凳上。坐定不久,在眾親友的催促下,新郎用秤桿挑起紅蓋頭,這是新娘、新郎第一次相見。此時,小姑子端來糯米八寶飯,喜娘用飯盅盛了分別喂給新郎、新娘吃,并不停地說著吉利話,如“吃個棗子早養(yǎng)妮子”,“吃顆蓮心夫妻同心”,“吃了桂圓富貴圓滿”等等。大戶人家要在新房中辦一桌酒,稱洞房酒。喜娘夾一樣菜肴放入新郎、新娘的碗中,說一句祝福的話。 坐床結束后,新娘由喜娘、伴娘陪著待在新房中,新郎則出外應酬。此時,新房外熱鬧非凡。管錢的邊數(shù)錢邊唱數(shù)目,賬房先生逐個記入禮簿。俗話說“母舅為大”,禮也最重,因此娘舅第一個上禮,其次是姑夫、姨夫等,禮錢都不能超過娘舅。米糕有“高”的諧音,象征高中、發(fā)達。娘舅除正常的禮錢外,還要妝一巴斗糕,要給外甥買帽子、鞋襪。在農(nóng)村,妝糕是要兌現(xiàn)的,買帽子、鞋襪都折成現(xiàn)鈔。民間有“人情不起利,來一還一”的說法,但將來還禮時總是要添加一些。在城鎮(zhèn),上禮往往趁吃喜酒時給主家遞上紅包。
|
|
來自: 吳越盡說 > 《盛澤鄉(xiā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