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轉(zhuǎn)一響,在上世紀70年代,又稱四大件,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一個名詞。這四大件分別是: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因為當時的中國生產(chǎn)能力有限,買東西必須憑票購買,所以說當時能達到這一目標的人非常少。一個方面原因是當時的溫飽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自然沒有剩余的錢去購買這些奢侈品,另一方面即便家里有錢,如果沒有票的話,平頭老百姓也是很難買到的。所以當時三轉(zhuǎn)一響也成了小康生活的象征,同時也成為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之一。 縫紉機: 70后80后的孩子們小時候肯定都經(jīng)歷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生活。在當年那個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布料也是憑票購買的,更不用說是成品衣服了,所以縫紉機成了當時家庭必備的家庭用品。四大件中它是最高實用性的。 飛人牌縫紉機,蝴蝶牌縫紉機是當時非常有名氣的牌子,直到今日我母親家里還有一臺蝴蝶牌的縫紉機,偶爾還用一兩下,可能是為了留住當年那份情懷和回憶吧。 自行車: 飛鴿牌,永久牌,鳳凰牌自行車當年的自行車品牌?!?8大扛”這個詞是不是勾起了很多回憶?三大件中自行車也占著非常高的地位,就像如今的汽車一樣,小伙子搞起對象來沒有一輛自行車帶著姑娘出去兜風,追到心儀的姑娘勝算就會大打折扣了。 收音機 說起來收音機這個物件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當時沒有電視機,所以人們茶余飯后唯一的消遣和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徑就是收音機了。反正不能晚飯過后一家人大眼瞪小眼吧。當時如果誰有一個便攜式收音機,那真是相當金貴的,就算是便攜式的“紅燈牌”便攜式收音機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大的物件了。 手表 要說起四大件里最不實用的就是手表了,但是他在四大件里面的地位確實最高的,因為以當年的普通工人工資水平計算,買一塊上?;蛘弑本┡频氖直?,不吃不喝需要一年半的工資。而且就算你湊夠了錢,也是買不到的。所以手表當時就代表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到了80至90年代 “三轉(zhuǎn)一響”作為六七十年代的標志退出了歷史舞臺,隨著改革開放,標志著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終結(jié)。八九十年代的四大件則變成了:“黑白電視,冰箱,洗衣機,錄放機”。電子時代的到來極大豐富了每個家庭的物質(zhì)以及精神生活。同時也是結(jié)婚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新四大件沒有出現(xiàn)多久就走向了沒落,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狀態(tài),彩電,空調(diào),電話,微波爐,電腦這些層出不窮的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讓人們懶得總結(jié)什么“四大件”了。 21世紀是屬于90后00后的時代 如今的80后90后結(jié)婚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家用電器了,房子?汽車?存款? 在你心中最重要的四大件是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