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感悟人間枯榮,惜時惜物是古人賦予春季的鄭重意義。 歷史上,民間向來有“游春”、“踏青”的傳統(tǒng)。明《帝京景物略》便有對當(dāng)時北京市民游春的記載:“歲清明,桃柳當(dāng)候,岸草便矣。都人踏青高梁橋。” 丁觀鵬 夜宴桃李園圖卷(局部) 到了清代,老北京們的踏青郊游往往以蟠桃宮廟會最為熱鬧,記載也更為詩意:“春波瀉綠,軟土鋪紅;百戲競陳,大堤入曲;衣香人影,搖飏春風(fēng),凡三里余”。 薛玉 仕女頁 游人仕女不僅要在游春時節(jié)蕩秋千、對弈、放風(fēng)箏中展現(xiàn)智慧體力,還要秀出當(dāng)下最時新的裝扮、香氛,才夠得上“搖飏春風(fēng)”的風(fēng)采,莫不是比時尚T臺還要隆重了。 與民間游春的歡樂氛圍不同,清代宮廷中以鄭重的“進(jìn)春”儀式作為一年的開始。 立春當(dāng)天由禮部官員前導(dǎo),尚書、侍郎等后隨, 分三路入紫禁城,分別給皇帝、皇太后、皇后進(jìn)香,依次交遞“芒神春牛”,象征紫禁城的春天正式開始,祈求新的一年春耕順?biāo)?,國泰民安?/span> 這一廂宮中進(jìn)了春,那一廂宮中的美人們也凝結(jié)巧思,將衣飾妝容迅速調(diào)整進(jìn)入春季模式,免不了一番爭奇斗艷。 若想回顧當(dāng)時紫禁城中的衣香鬢影,不管是珠寶首飾、服裝配件,還是色彩搭配抑或材質(zhì)碰撞,都可從大名鼎鼎的《十二美人圖》中窺見一二。 清 十二美人圖 思美之心人皆有之,十二美人的風(fēng)采傳承百年。 故宮文創(chuàng)采擷故宮春之美,借韻十二美人圖, 全新獻(xiàn)上三大配飾系列,裝點最美的2018春季。 無須多言,現(xiàn)在就打開故宮春日妝奩, 小主們,挑首飾咯~ 頸耳綻花絲 故宮所藏清代首飾最具特色的加工制作工藝之一就是花絲鑲嵌。其細(xì)膩、華麗和精致的特色代表了傳統(tǒng)工藝與珠寶首飾文化的最高境界。 故宮館藏的金累絲嵌松石葫蘆式齋戒牌、金累絲葫蘆耳墜,都是典型的清代宮廷精工花絲首飾,由一根根花絲通過堆、壘、編、織等八種工藝制成,再鑲寶石才最終完成。 清 金累絲嵌松石葫蘆式齋戒牌 如此繁復(fù)的工藝才能造就如此的極致華麗,但現(xiàn)代人想要佩戴裝飾感極強(qiáng)的花絲,與服飾搭配的難度未免過高。所以我們幫你們改良了! “容儀福祿”項鏈將花絲工藝最為點睛之筆置于吊墜一側(cè),配以天然珍珠,富麗中有清純,深有繪畫中的留白之意,易于與各類服飾搭配。 容儀福祿項鏈 耳飾方面,“福祿多多”花絲耳線將古典與可愛集于一身,耳線吊墜每一款都萌到不行:圓胖紅琺瑯石榴,古樸清供佛手,鏤空“比心”壽桃,分別寓意多子、多福、多壽,合為清代常見的“三多紋”。 福祿多多花絲耳線 長度則考量東方女性的平均肩頸比例,搖曳中令人忍不住定睛欣賞花絲工藝的精工細(xì)作。更建議有選擇困難癥的小主一次性全收,就可將“三多紋” 不對稱佩戴,每天戴出不一樣的感覺。 “祥云如意”系列的兩款耳釘/墜,耳釘款將傳統(tǒng)祥云紋更為純粹地運用,小巧精致;耳墜款用到中國傳統(tǒng)耳飾中最最經(jīng)典的搭配——紅色瑪瑙水滴珠修飾臉型,提升膚色,想要變身古典仕女的千萬不要錯過。 祥云如意 花絲耳飾 腕間戴皇氣 春暖花開,換去厚重的冬衣,心情也隨之輕松許多,為皓腕再添一抹春色就要靠手鏈了。佩戴手鏈,可以讓你在日常的舉手投足間,輕松地體現(xiàn)個人審美風(fēng)格。 這一條“福祿多多”花絲手鏈,最能將故宮的皇氣收于手腕之上,一伸手就夢回百年前的春日良辰。 三多紋的三枚吊墜——石榴(多子)、佛手(多福)、桃子(多壽),只戴一枚也好,全部上陣也好,跳脫腕間相當(dāng)圓融靈動。 福祿多多花絲手鏈 絲巾配美人 略有春寒的時節(jié),再來條絢爛絲巾點綴全身裝扮是極好的。 故宮藝想煥彩諧趣絲巾造型源于故宮藻井圖形,主圖案取自清余樨《花鳥圖》中的“喜鵲登枝”紋樣,構(gòu)圖簡潔高雅,印花明麗,密針鎖邊,桑蠶絲材質(zhì)柔軟親膚。 清 余樨 花鳥圖 故宮藝想 煥彩絲巾 更值得一提的是,四種配色恰好與《十二美人圖》中的四幅美人的服色巧妙相似,立持如意—粉色絲巾,美人展書—綠色絲巾,裘裝對鏡—淺藍(lán)絲巾,倚榻觀雀—深藍(lán)絲巾,一襲東方神韻纏繞脖頸,猶如佩戴上清宮美人衣袂的一角,嬌寵自己的同時與故宮的距離仿佛更近了。 進(jìn)入故宮微店, 或直接點擊下圖, 開始妝點你的春天! 編輯 / 張林 美編 / 魯婉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