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不是上邊五千年,下邊五千年,而是上下合起來,將近五千年。怎么分的上下呢?以公元記年,公元后,不用說了,就是到從零現(xiàn)在二零一八,這兩千多年的歷史。 而至于公元前,說實話,還真有些說道的地方。 先說正常的說法吧,曾幾何時,咱們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文化痕跡,乃是河南洛陽的二里頭文化遺址。通過地質勘查以及文物鑒定,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約的時代,就是大禹治水到夏啟王朝之間 。 而后,我們又在山東濟南,發(fā)現(xiàn)了更為古老的龍山文化遺址,又將中華文明的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也就是公元前3000-2500年之間,那是什么時代呢?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大約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軒轅黃帝那一輩兒。 當然,這一下子,中國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了。 還有一種比較客觀的說法,就是上邊的這三千來年的文明史,還需要更加豐富的證據(jù)來支撐。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關于夏王朝,以及三皇五帝時期的文明歷史,都是后代文人寫的,或者前秦時代的一些古籍里面,有所提及,但是并沒有發(fā)現(xiàn)真正的夏朝,或者更早時代的歷史文獻。 其次,現(xiàn)在一般國際上承認的,一個地域產(chǎn)生文明的三個標志: 一是文字的記錄,說明由野人向文明時代邁進; 二是金屬青銅器都使用,也說明正式跨出石器時代。 三是,需要有固定的城市痕跡,也就是具備建立起社會模型的條件。 目前,無論是二里頭文化遺址,還是龍山文明的考證,我們可以基本確定,那個時代具備了制作青銅器的前提條件。 而第一條文字,暫時還未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的夏朝文獻記錄。 第三條城市遺址,似乎目前,考古界還有些爭議,暫時還沒有十分充足的證據(jù)。 所以,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還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繼續(xù)的努力,發(fā)掘更多的文化遺址。 歡迎小伙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