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管狹窄主要因腎氣虧虛,真陰不足,勞損久傷;或者外邪侵襲,以致風寒濕邪瘀積不散所導致。腎氣虧虛者治要補腎益精,復感風寒濕三邪者治要祛邪通絡(luò),但是二者均治要益腎養(yǎng)血。 1.腎陽虛腰疼: 主證:腰疼隱隱,腰膝酸軟,喜按喜揉,遇勞加重,面色白,手足不溫,少腹拘急,尿有余瀝;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補腎陽。 方藥:肉蓯蓉十五克,熟地十五克,砂仁九克,茯神十二克,黨參十五克,菟絲子十五克,紫河車十五克,淫羊藿十五克,桑寄生十五克,龜板膠十二克,續(xù)斷十二克,鹿茸九克。 上藥加水煎,每天一劑,每天服二回。 2.腎陰虛腰疼: 主證:腰疼綿綿,腰腿乏力,勞則見甚,臥則痛減,心煩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熱,面色潮紅,小便黃赤;舌紅少津,脈弦細數(shù)。 治法:滋養(yǎng)腎陰。 方藥:熟地四份,山藥二份,山萸肉二份,枸杞子二份,菟絲子二份,鹿角膠二份,龜板二份,川牛膝一份半,蜜糖適量的。 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小丸,每服十克,每天一~二回,吃飯前服。 加減:或者用大補陰丸,或者用六味地黃丸,或者用三才封髓丹。肝腎陰虛者,可以用煨腎丸。 3.勞傷積損型: 主證:腰部酸楚疼痛,勞則加重,休息或者揉按降低,伴肢倦乏力,短氣懶言;舌苔薄白,脈細緩。 治法:益氣溫經(jīng)。 方藥:黃芪三十克,桂枝八克,芍藥二十克,生姜三片,大棗三枚。 用水煎服,每天二回,每天服一劑。 加減:原方加杜仲十五克,桑寄生十五克,川斷十五克。 4.風濕腰疼: 主證:腰背酸重疼痛,轉(zhuǎn)側(cè)不利,陰雨日加重,并且有發(fā)熱惡風,自汗身重;舌苔薄白膩,脈浮弦。 治法:祛風除濕。 方藥:羌活十五克,獨活十五克,藁本十五克,防風十五克,甘草六克,川芎十克,蔓荊子十克。 用水煎服,每天二回,每天服一劑。藥渣可煎水熱洗患處。 加減:加桑寄生十五克,桂枝十二克,細辛三克,薏苡仁十五克?;蛘哂锚毣罴纳鷾蛘吲]送杓訙p。 5.寒濕腰疼: 主證:腰部冷痛重著,轉(zhuǎn)側(cè)不利,雖然靜臥亦不減或者反而加重,陰雨天尤劇,得熱則舒,小便利,大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治法:祛寒行濕。 方藥:茯苓十二克,干姜九克,白術(shù)九克,炙甘草六克。 加減:加川烏十克,細辛三克,桑寄生十五克,牛膝十二克,薏苡仁十五克。 用水煎服,每天二回,每天一劑。 6.濕熱腰疼: 主證:腰腿重著而痛,痛處伴有熱感,遇熱或者潮濕加重,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shù)。 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蒼術(shù)十二克,黃柏十克,薏苡仁三十克,茯苓十五克,狗脊十二克。 加減:腰疼甚者,加杜仲十五克,川斷十二克,桑寄生十二克,牛膝十二克。 (二)外用藥物: 熱熨療法:附子尖八克,烏頭尖八克,干姜三克,麝香五粒,囟砂、雄黃、樟腦、丁香各四克。 上藥共為細末,蜂蜜調(diào)和,火上烘熱,放手掌上熨摩腰部,而后貼腰上,外用棉布覆蓋包扎。 (三)手法治療: 手法治療腰椎椎管狹窄癥可以舒筋活絡(luò),疏散瘀血,松解粘連,使癥狀得以緩解或者消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