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炎是指甲狀腺組織的炎癥疾患。根據(jù)病理分為“急性化膿性炎”、“亞急性非化膿性炎”和“慢性甲狀腺炎”,由于發(fā)病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情況,所以癥狀不盡相同。甲狀腺炎主要癥狀為甲狀腺腫大、腫脹疼痛、微有灼熱感等。其病因亦不相同,急性甲狀腺炎多由于口腔或頸部化膿性細菌感染而引起,常見病原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等。亞急性甲狀腺炎常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腮腺炎。慢性甲狀腺炎中的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是一種自身兔疫性疾病,而另一種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病因尚不明。 甲狀腺炎治療分為中醫(yī)治療、外治法以及西醫(yī)治療。 一、中醫(yī)治療: 肝郁化火,血瘀痰結。主證:頸前積塊增大,堅硬如鐵樣,邊界不清,推之不移,疼痛拒按,聲音嘶啞,呼吸不暢,吞咽困難,疲倦乏力,或頸前腫塊質硬如橡皮,皮色不變,微有灼熱,皮膚干燥,口干口苦,舌紅或挾瘀,苔黃,脈弦或澀。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柴胡18g,赤白芍各9g,陳皮6g,竹茹18g,海浮石21g,法半夏12g,壯蠣14g,海藻18g,昆布18g,山梔子10g,黃芩12g,甘草6g。 加減法:結節(jié)堅硬者加三棱12g、莪術12g、桃仁10g,以增強軟堅散結作用;疼痛甚加丹參18g、穿山甲10g,以化瘀通絡止痛;疲倦乏力,皮膚干燥者加生地20g、黨參18g、白術12g、沙參18g以益氣養(yǎng)陰。 風火痰毒邪壅襲肺。主證:頸部腫脹,皮膚發(fā)紅,局部疼痛,發(fā)熱惡寒,咽痛口干,氣促聲嘶甚至吞咽困難,小便黃,脈浮數(shù)。舌紅苔薄黃或薄白。 方藥:牛蒡解肌湯合四海舒郁湯加減。 牛蒡子18g,連翹21g,山梔子18g,丹皮12g,荊芥12g,薄荷9g,玄參18g,海藻18g,石斜21g,海帶18g,海蛤殼21g,甘草6g。 加減法:咽痛、口苦加桔梗12g、射干10g以利咽解毒;聲嘶加胖大海18g、羅漢果18g以潤喉利咽;發(fā)熱甚加銀花18g、菊花18g、黃連6g以清熱解毒。 二、外治法早期:宜清熱解毒,用金黃散、四黃散或雙柏散水各調汁敷,每日1~2次。已化膿:可用刺排膿或切開引流,膿盡可用生肌膏外涂以促進傷口愈合。頸前腫塊質硬:可用黑退消熱敷,日1次,以軟堅散結。 三、西醫(yī)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為非手術治療疾患90%可自愈,輕者僅用止痛劑如阿斯匹林等。癥狀重者可每日予強的松20mg,2周后減量共用1~2個月,療效顯著。3次/日,常有效。亦可每日配合應用強的松30mg約1~2周,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隨后只用甲狀腺素長期或終身服用。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須用抗菌素治療,普選青霉素,每次8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日兩次,1周后改用四環(huán)素口服,每日1次,每次0.5g,維持4天。形成膿腫需及時切開引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