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墨旱蓮,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全國各地。含皂甙1.32% ,煙堿約0.08%,鞣質,維生素A,鱧腸素等成分。具有滋補肝腎、涼血止血之功效。適用于各種吐血,以及肝腎陰虛或陰虛內熱所致須發(fā)早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遺精耳鳴等。
1.止血涼血
墨旱蓮有止血涼血功效,主治吐血,咳血,便血,尿血,牙齦出血,崩漏等陰虛血熱之出血癥,常作用于因肝腎陰虛,肝火亢盛導致的出血癥。臨床上常與車前子,冬葵子,生地,阿膠,蒲黃,白茅根等藥物配伍,以增強療效。
2.收斂止癢
墨旱蓮味酸,能收斂殺蟲,消腫止癢,對于因風,濕,熱阻于肌膚所致的浸淫濕瘡,陰癢,白濁,赤白帶下有明顯的療效。用旱蓮草加水煎服,或加鉤藤根煎汁,加白礬少許外洗,有治療陰道瘙癢的作用;與車前子,銀花,土茯苓同用治療白濁;和雞湯或肉湯煎服治療赤白帶下。
3.補益肝腎
墨旱蓮甘寒,能補益肝腎之陰,適用于肝腎陰虛或陰虛內熱所致須發(fā)早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遺精耳鳴等證。單用或與滋養(yǎng)肝腎之品配伍。如旱蓮膏(《醫(yī)燈續(xù)焰》)單用本品熬膏服;二至丸(《醫(yī)方集解》)以之與女貞子同用;亦常與熟地、枸杞子等配伍。
4.生發(fā)烏發(fā)
'《本草綱目》記載墨旱蓮“汁涂眉發(fā),生速而繁”。古代的許多本草書上都記載墨旱蓮能“烏髭發(fā)”、“須發(fā)變黑”、“生長毛發(fā)”。
墨旱蓮之所以能夠養(yǎng)發(fā),與其養(yǎng)肝腎的作用有關。而中醫(yī)學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歌詞“甘酸性寒墨旱蓮,歸經腎肝補腎肝,肝腎陰虛頭暈遺,須發(fā)早白腰膝酸”,歌詞的意思是說墨旱蓮味甘、酸,性寒,能補腎益肝,對因肝腎虛弱而引起的頭發(fā)早白或腰膝酸痛者有特殊療效。 '
營養(yǎng)價值墨旱蓮全草含皂甙1.32% ,煙堿約0.08%,鞣質,維生素A,鱧腸素,多種噻吩化合物如a-三聯(lián)噻吩基甲醇及其乙酸酯等。葉含蟛蜞菊內酯、去甲基蟛蜞菊內酯。去甲基蟛蜞菊內酯-7-葡萄糖甙。此外,尚含皂甙約1.3%,鞣質、苦味質及異黃酮甙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