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以來,在風險偏好的推升下(機構換倉+政策轉向),我們已經看到很多中小股票紛紛觸底反彈。 但是仔細觀察成長股突破的方向,主要以有想象空間、短期不需要業(yè)績兌現(xiàn)的板塊為主,比如工業(yè)互聯(lián)網、半導體、5G、大數據云計算。 當然,也不乏一些“散亂差”的股票跟著一起漲,讓人多少有些看不明白。這些股票賺的是估值提升的錢,或者說是市場情緒的錢,相應地波動也比較大。 往長遠一些來看,中小股行情是否能夠延續(xù),還是要看業(yè)績支撐的。 不管是中證500、還是創(chuàng)業(yè)板指,這些以中盤成長股居多的指數,業(yè)績相對滬深300的剪刀差與過去兩年相比將出現(xiàn)明顯的收窄,甚至反向變化。 因此,過去兩年市場極度偏向于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股的風格,逐步向以創(chuàng)業(yè)板指和中證500為代表的中盤成長的風格遷移是一個大概率的趨勢。 根據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考量,益研究認為中盤股將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方向! 1. 對“中盤股”的定義 我們一般用市值來區(qū)別大盤、中盤、小盤股。 目前A股市場上: 大盤股(300億)市值以上的公司,大概有306家,占比為9%; 中盤股(100-300億)市值的公司,大概有778家,占比為23%; 小盤股(100億)市值以下的公司,大概有2355家,占比為68%。 大、中、小盤股目前的分布 2. 中盤股的性價比已經接近大盤股,小盤股仍然明顯偏貴 除600億市值以上的超大盤股外,300-600億市值的大盤股整體的PE(TTM)已經達到34倍; 而150-300億、100-150億市值的中盤股PE(TTM)分別為37倍和39倍,兩者之間已經基本接軌。 3. 中盤股的盈利能力和增長并不弱于大盤股 盈利能力:中盤股ROE中位數要略低于大盤股,但ROIC還要略高于大市值公司,其中150-300億市值的公司ROIC中位數最高。 這主要是因為大盤股的資產負債率要高于中盤股,杠桿要略高一些。 利潤增長:中盤股過去三年扣非凈利潤年化增速中位數與大盤股基本接近,其中150-300億市值中盤股該數據為21%,與300-600億市值的大盤股相等。 4. 中盤股的行業(yè)分布 從中盤股的行業(yè)分布來看,超過半數集中在醫(yī)藥生物、化工、電子、計算機、傳媒、電氣設備、房地產、機械設備、公用事業(yè)等9個行業(yè)。 除去房地產,其他行業(yè)都是多樣性強的行業(yè)。要挖掘中盤股,這些行業(yè)中可以多看看! 5. 中盤股的主要看點及投資邏輯 主要看點: 考慮到中國經濟進入了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新時代,新經濟領域還有許多成長性機會。 而600億市值以上的大盤股大多處于傳統(tǒng)行業(yè),并且已經取得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未來的成長空間有限。 而中盤成長股的發(fā)展空間則要大得多,所以在同等估值水平下,所以我們認為中盤股的性價比已經顯現(xiàn),中盤股的吸引力可能更大。我們認為未來的牛股會更容易誕生在中盤股中。 選股邏輯: 有一類中盤股是細分行業(yè)龍頭,像順網科技、視覺中國、華策影視、陽光電源、國軒高科、華天科技、北方華創(chuàng)、清新環(huán)境、石基信息、捷成股份等。 這類公司在細分行業(yè)居于領導地位、盈利能力較強,并且大部分公司估值合理。 還有絕大部分中盤股是所屬行業(yè)中的二線、或者三線品種。在快速成長的行業(yè)中,二三線公司也能分享行業(yè)成長,甚至相對行業(yè)有超額表現(xiàn),并且有可能成長為新的龍頭。 對于這類公司,在具有安全邊際的估值環(huán)境下買入,也是可以取得較好收益的。 6. 益研究為大家梳理了一份我們比較看好的中盤股 僅供參考~ *內容 *內容來源:益研究(微信號:EYANJI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