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天的人們來說,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是個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在1949年之前,北京最著名的王府井大街南口墻上竟會嵌著“莫理循大街”的英文路牌!原因只是這位“莫先生”曾在此街中段住過。 這個富有冒險意識和犧牲精神的澳大利亞醫(yī)生,像青年時代徒步穿越澳洲全境一樣,邁著堅忍的步伐來到中國,并喜歡上了中國,在中國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圖為清朝年間的國民形象,面黃肌瘦,雙眼無神,渾身破爛。 莫理循簡歷中記載著他出生于1862年2月4日,本是英國愛丁堡大學(xué)醫(yī)學(xué)博士,從小就特別喜歡旅游。在1894年,莫理循旅游來到中國,游歷了中國的南方,一年之后,他的作品《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正式在英國出版。正是因為這本書的出版,他才有機會與中國結(jié)緣。 1897年莫理循正式入住北京,展開了他在中國17年的歷史生涯。當(dāng)時中國正處于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中國成為世界的焦點,各國列強對中國也都是個個虎視眈眈。 莫理循西北行是從西安出發(fā),一路旅行至北邊的烏魯木齊,一路上他拍攝了很多照片,這些照片有美景,有人物,有建筑。莫理循對一些關(guān)于中國歷史的建筑非常感興趣,有時候遇到這類建筑他一只拍攝一張,而是拍攝多幅照片,然后對這些照片都加上自己詳細的敘述??粗@些照片,然后對著他輔助的報道,對他的西北行印象非常深刻。 圖為院內(nèi)一個過了小腳的婦女。 圖為乾州(今陜西乾縣),兩個乞丐。 圖為乾州(今陜西乾縣),吸煙兒童。 圖為長武縣集市上示眾的犯人。 他居住北京達20余年,親歷了近代中國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他的大量報道、通訊與日日記成為研究這一段中國歷史的重要素材。他身后留下的圖片資料約3000余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