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魯什卡》(英語:Petrouchka,俄語:Петрушка)是俄羅斯近代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所寫的一部芭蕾舞劇。在斯特拉文斯基創(chuàng)作出成名作《火鳥》以后,他的委約者賈吉列夫非常興奮,決定再與斯特拉文斯基合作一部芭蕾舞劇供他的芭蕾舞團上演。該劇創(chuàng)作于1910年,由亞歷山大·貝努瓦創(chuàng)作劇本,米哈伊爾·福金編舞,尼金斯基主演,1911年6月3日首演于巴黎。1947年,作曲家又對原譜進行過修訂,現(xiàn)行的的演出版本一般使用修訂版。 改編/演奏:張怡劼 從音樂角度來說,《彼得魯什卡》是《火鳥》和《春之祭》之間的橋梁,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個人風格逐漸成型,創(chuàng)作逐漸走向成熟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該劇的音樂富于動力,配器尖銳粗糲,旋律充滿俄羅斯民族風情,對打擊樂器和銅管樂器的使用方面有很多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是斯特拉文斯基最為人喜愛的作品之一。后來作曲家還將該劇音樂的三個片段改編成了鋼琴曲,獻給魯賓斯坦。因為具有管弦樂隊的效果和編排,故此曲難度極高,可以說是“各種高難技巧的大雜燴”,鮮有鋼琴家能夠完美的演繹它。 王羽佳的演奏風格一直給人的感覺是大氣、凌厲、奔放、自由、不羈,每每看到她的手指在琴鍵上如飛一般地擊鍵時,無論你已經(jīng)多么年老,你都會被她那股青春氣息所洋溢。她的音樂里富含著無限的激情和詩意,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生命活力,且毫無造作之感,從不用過多的、夸張的肢體語言去解讀作品。她的演奏風格特別適合那些力度強、技術(shù)難度高、極具現(xiàn)場效果的作品,尤其是近現(xiàn)代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