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智謀超群,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只需要“眉頭一皺”就能夠“計上心來”。然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謀略家們之所以能夠舉重若輕,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并不是靠一時的運氣,而是靠長時間對于兵法謀略運用規(guī)律的摸索。謀略的運用雖然很難,但是前賢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能夠將復雜的規(guī)律總結為幾句口訣: 1.行計務實施 “行計務實施”是運用兵法謀略的總綱??梢哉f,古今中外的謀略家都是現(xiàn)實主義者,雖然他們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是最終都要以現(xiàn)實操作中能不能實施作為篩選依據(jù)。當然對于不同的人,由于其所擁有的資源不同,會有不同的現(xiàn)實條件來約束。比如說“草船借箭”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行為,但對于諸葛亮來講,這是現(xiàn)實可行的計謀。為什么會有這種差別呢?第一,諸葛亮曾經(jīng)長時間研究過曹操心理特征和用兵習慣,多疑的個人性格和對一般兵法原則的推崇,使其不敢“浪戰(zhàn)”(貿(mào)然出擊);第二,由于豐富的氣象知識,讓其能夠預計大霧的出現(xiàn)時間和當時的風向;第三,此前由于魯肅出賣過他一次,欠了他人情,因此他料定對方愿意為其提供物質條件和保守秘密。 2.運巧必防損 “運巧必防損”是運用兵法謀略的前提。對于這一點,《孫子兵法》將其概括為:“合于利則動,不合于利則止。”那么有哪幾類常見的損失,是我們在運用謀略的過程中必須預防的呢?第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們與對手斗得兩敗俱傷,卻為第三方勢力做了嫁衣。第二,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謀略之所以與蠻干不同,就是因為我們要通過不停地對利益進行“取舍”,從而來調整勝利天平的偏移(雙方力量對方)。劉邦就差點在這方面栽跟頭,如果他聽從酈食其分封六國后人對抗項羽的策略,那么其結果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3.主謀慮中變 “主謀慮中變”是運用兵法謀略的注意事項。由于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形勢也會瞬息萬變,所以“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情況常常出現(xiàn)。面對這種困境,不明事理的人可能會采取鴕鳥政策,而放棄事前的謀劃。但謀略家會迎難而上,采取這兩種措施來應對:第一,多做備選方案。當原計劃失效之后,立即啟用Plan B 。第二,隨時跟進,隨時調整。在實踐過程之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策略和方案。 4.命將杜違制 “命將杜違制”是運用兵法謀略的關鍵問題。任何計策和謀略,都是要由人去實現(xiàn)的,因此能不能保證執(zhí)行者不偏不倚去執(zhí)行就尤為重要。一個高明的謀略家,除了選人得當之外,一定要善于制人,不然就很可能出現(xiàn)出現(xiàn)“失街亭”那樣的悲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言簡意賅,能夠把非常復雜的知識用極其簡單的詞句概括歸納。而牢記口訣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知識歸納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歡迎想系統(tǒng)學習兵法的朋友搜索并關注今日頭條號:“謀略與兵法”,有問題也歡迎大家私信。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
|
來自: 百城vf0t1dcly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