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梅(教師) 我們往往覺得只有在經(jīng)濟上啃老才是啃老,其實,還有另外一種不在經(jīng)濟上啃老的啃老——“精神啃老”。即子女把自己的生活壓力、精神壓力,轉(zhuǎn)嫁到父母的身上。 有的年輕人,見到父母就是抱怨:如今生活真不容易,上班真是太累了,活著沒有意義。子女見到父母,需要傾吐,但傾吐要把握好度。像什么苦水都給父母倒的情況,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增加父母的精神壓力。背負著孩子的精神負擔,老人還如何享受晚年? 還有的年輕人,不在經(jīng)濟上啃老,也能夠支付父母費用,然而,他們不在經(jīng)濟上依賴老人,卻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指望老人。比如,讓父母帶孩子。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把兒女養(yǎng)大成人,他們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照看孩子的使命。到了晚年的時候,應(yīng)該有足夠的時間是屬于自己的。然而,由于很多年輕人把孩子推給了父母,也就占用了父母的時間,這種“精神啃老”也失去了為人子女該有的責任擔當。再比如,有的年輕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或者困難,也在精神上依賴父母,甚至房子裝修也讓老人來操心...... 無論是哪種,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退休后,如不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而要將晚年無私奉獻出來成為子女的食堂、幼兒園的話,這些子女其實就是在“啃嗜”老人,和依靠父母提供經(jīng)濟支持的啃老區(qū)別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