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很難控制自己的飲食,經(jīng)常受到消化不良和排泄不暢的困擾,尤其是不正常的排便,如便秘,或者吃了腐壞的食物拉肚子,腹痛難忍等等。這樣不但對健康不利,情況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身體狀況。那么,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排便問題,你該怎么處理呢,今天我們就請兒科專家田建東主任,為大家講解如何解決孩子的排便問題! 01 天樞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在五行中屬土。而天樞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經(jīng)脈的脈氣發(fā)出的部位,位于胃經(jīng)的樞紐位置,所以命名為“天樞”,也稱長溪穴、谷門穴、長谷穴等。此處穴位輸出的強盛之氣具有補充、強化人體后天之氣的作用。
位于腹部,橫平肚臍,前正中線旁開2寸。
調(diào)理腸胃,疏經(jīng)止痛。
1、此處穴位正好在大腸通過的地方,經(jīng)常按摩,能夠治療便秘、腹瀉、腸鳴等病癥。 2、按揉天樞穴,對腹痛、虛損勞弱、傷寒等疾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治便秘、泄瀉:天樞穴配上巨虛穴(在小腿前外側(cè),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下巨虛穴(在小腿前外側(cè),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治腹脹、腸鳴:天樞穴配足三里穴(犢鼻穴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讓患兒取仰臥或正坐位,父母用雙手按在患兒左右兩邊穴位,手掌心向下,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尖垂直下按并向外按揉,施力點在中指的指腹。每天可以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1到3分鐘。 02 肓俞穴 肓俞穴內(nèi)物質(zhì)是來自胞宮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地部孔隙外輸體表,因此名“肓俞”,也稱“盲俞穴”、“子戶”。
橫平肚臍,在臍中旁開0.5寸。
積脂散熱,清瀉腸熱。
1、肓俞穴有積脂散熱的作用。 2、經(jīng)常按摩這個穴位,對黃疸、習慣性便秘、腸炎、腹痛繞臍、腹脹、痢疾、泄瀉、疝氣、腰脊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3、長期按摩此穴,還能使眼球充血、角膜炎、嘔吐等癥狀得到調(diào)理與改善。
治便秘、泄瀉:肓俞穴配天樞穴(位于腹部,橫平肚臍,前正中線旁開2寸)、足三里穴(犢鼻穴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患兒取仰臥位,讓患兒深吸氣,使腹部下陷。父母舉起兩手,掌心向下,使中指的指尖垂直,稍稍用力揉按穴位,有熱痛感。分別按揉肚臍左右兩邊,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1到3分鐘。 以上就是田建東主任為大家分享的,應(yīng)對兒童排便問題的按摩方法,如果平時孩子出現(xiàn)了便秘或腹瀉的情況,可嘗試按摩穴位來緩解。但需要注意,兒童的皮膚較稚嫩,按摩前應(yīng)確保指甲不會劃傷皮膚。而且,如果孩子排便問題比較嚴重,或是有長期的腹瀉、便秘等情況,還請家長及時帶孩子來醫(yī)院查明病因、對癥治療! 供稿:北京東城中醫(yī)醫(y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