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是由烈火、電、放射線或化學物質(zhì)作用于體表引起的損害。燒傷的深淺可分為Ⅲ度。I度:表皮燒傷,皮膚紅腫痛,不起水皰,表面干燥,一般數(shù)日后即可自愈,不留瘢痕。Ⅱ度:表皮剝落,疼痛較劇。由于真皮尚未完全破壞,因此愈合后亦可無瘢痕。Ⅲ度:全層皮膚或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都被燒傷,局部呈黃灰色,干燥,甚至形成焦痂。 燙傷是指因遭受沸水、蒸汽、滾油、熱粥、石灰水等強熱物質(zhì)侵害人體所引起的外傷性疾患。輕傷則皮膚潮紅疼痛,或逐漸起發(fā)水皰,若脫去表皮,則露出紅肉,可以漸干而愈。重者損傷區(qū)較廣,深及肌肉或筋骨,傷后即發(fā)水皰,嚴重的則皮塌肉爛,須待壞死組織脫落后方能收口。 該病屬中醫(yī)學“水火燙傷”范疇。燒傷系熱毒灼傷皮肉,導致熱盛陰傷,熱毒內(nèi)攻,臟腑不和,陰陽平衡失調(diào)。 1.南瓜瓤搗爛,外敷患處,每天換3至4次。 2.南瓜藤液,用藥棉蘸涂患處。 3.冬瓜莖液,用藥棉蘸涂患處。 4.桐子葉不枸量,研細末敷患處。 5.大棗10個,黃柏30g,地榆30g,牡蠣10g。共研細末,用涼開水調(diào)成糊狀,涂患處,每日1次。 6.仙人掌100g,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次。 7.茶葉30g,蜂蜜60g。將茶葉研細末,用蜂蜜調(diào)拌,涂于患處,每日2次。 8.山棗樹皮適量,研末,調(diào)茶油敷患處。 9.側(cè)柏葉搗汁,和茶油等量調(diào)勻涂患處。 10.小葉野葡萄根120g,焙干研細,香油調(diào)搽。 11.紅薯葉、車前草各適量,洗凈焙干研細末,入米酒和勻,涂搽于患處,每日數(shù)次。連續(xù)涂7至10天。用于燙傷。 12.石榴皮30g(焙),冰片1.5g。共研細末,麻油調(diào)和,搽于患處。用于創(chuàng)面久不收口。 13.冬青樹葉,用冷開水搗爛外搽,連搽數(shù)天有效。 14.鮮梧桐花搗汁涂患處.1日數(shù)次。 15,南瓜葉50g,紫草50g,共研細末,雞蛋清調(diào),涂患處,每日1至2次。 16.柳枝30g,醋200毫升。用水200毫升,煎15分鐘,涂患處,每日2至3次。 17.苦瓜果瓤搗爛,外敷患處,1日數(shù)次。 18.生百合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19.蒲公英(連根節(jié))搗汁入白糖,涂患處。 20.薄荷葉9g,地榆15g,用香油或菜油調(diào)敷患處。 21.荷葉,燒成灰,用香油調(diào)和,涂于患處,連涂10余次。 22.掘取大薊,檢肥大者,不拘多少,洗凈泥土,搗爛用紗布絞汁,濾凈后盛放干凈容器中,其汁紫紅色,過1至2小時變灰色似膠凍,涂患處,或搗爛外敷患處。 23.活蚯蚓30至50條,洗凈,放碗中,加白糖15至20g,約過1至2小時蚯蚓化為淡黃/色液體,取液涂患處。適用于I度、淺II度燒燙傷。 24.生石灰1公斤,加入8公斤冷水,攪勻,取澄清液體20毫升,加雞蛋清1個攪勻,按此比例現(xiàn)配現(xiàn)用,時時涂抹患處。適用于I、Ⅱ度燙傷。 25.木芙蓉葉500g(鮮品加倍),加凡士林1000g,文火煎木芙蓉葉,過濾去渣,攤于紗布上,或制芙蓉葉膏紗布貼敷傷面,每日換藥1次。 26.玉簪花500g,用麻油浸泡2個月(麻油2000毫升即可),用時清洗創(chuàng)面,剪破水泡,用消毒棉球蘸油外涂,每日1至2次。熱天用暴露療法,冷天用浸過油的紗布包敷患處。I度燒傷1至2次愈,I至Ⅲ度燒傷5至10次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