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 四月,在融融春光普照的低處, 總有那一期一會的美麗與哀愁, 那千里迢迢也想要遇見和觸碰的, 是她一人的活潑與沉靜, 閃爍與暗淡。 一身清新質樸的校服, 利落的齊耳短發(fā), 那幾楨像是從黑白電影里, 細心剪出的優(yōu)雅畫面, 從見第一次便久久地, 定格在我們的腦海里。 于是,我們無數次走近她, 靠近這個把一角隅的人事, 漫成星河的民國第一才女 ——林徽因。 從再別康橋的詩意里, 穿過“太太的客廳”, 拾起民國的舊照片, 透過一扇民國古建筑的窗欞, 注視著人間芳菲四月天。 我們總能記起她眼里的明亮, 讓那個時代哪怕隔著煙波, 也能朦朦朧朧地望見。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林徽因的名字出自 《詩經·大雅·思齊》。 父親林長民是個新派人物, 和裹小腳的母親并不熱絡, 很快便新娶一房, 林徽因的童年, 在冷僻的后院與 親疏關系的周旋中渡過。 她開始沉溺于書海, 父親常年忙于政務在外, 她也順勢成了家里的通信員。 “春深風候正暖,庭花丁香開過, 牡丹本亦有兩三葩向人作態(tài), 惜兒未來耳……” 林徽因7歲時,父親已和她, 用如此成年人的方式對話。 讀書讓她寬容地理解了世界的復雜, 她愛她的父母也愛她異母的弟妹, 但她從冷落而封建的家庭生活中, 得到了一個真理,那就是, 畢生要追求人格上的獨立。 16歲那年,林徽因跟著 去歐洲考察訪問的父親, 第一次走出了國門。 她考上了倫敦圣瑪麗學院, 因為父親忙碌總不在身邊, 少女的心頭悄悄縈繞起, 孤獨的哀愁。 “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里看雨, 一個人吃飯,一面咬著手指頭哭…… 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事情發(fā)生, 或是有個人叩下門走進來坐在我對面同我談話, 或是同我同坐在樓上爐邊給我講故事, 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p> 那一年,康橋下的柔波, 還未緩緩淌進詩人的夢鄉(xiāng), 嘆息橋上還未駐足深情的凝望。 但一切準備就緒般地, 迎來才子佳人的邂逅。 徐志摩初見林徽因, 像忽然見得, 過往人生遺落的奇景, “也許照著了什么奇異的月色”, 而林徽因也被他的詩情打動, “他那種癡,那種孩子似的 天真實能令人驚訝?!?/strong> 于是, 在那河畔的金柳下, 在那夜夜的星河中, 他們對談文學詩歌,人生理想, 徐志摩著了魔般地愛上了林徽因, 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寫道: “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 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 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 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他也是林徽因幻想里的那個, 忽然叩下門走來, 與她靈魂相契的那個人。 水中倒影的幻想, 投一粒石子便會支離破碎。 張幼儀就這樣突然 站在了林徽因的面前, 以徐志摩妻子的身份。 林徽因為這突然的消息驚慌失措, 她哭了幾日,冷靜下來, 給徐志摩寫了一封信: “志摩,我理解您對 真正愛情幸福的追求, 這原也無可厚非。 我但懇求您理解我對 幼儀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實是好的, 您說過這不是真正的愛情, 但獲得了這種真切的情分, 志摩,您已經大大有福了……” 為了徹底了斷這份不該有的情愫,林徽因匆匆回國,在她的心里,九十九分的浪漫也會讓渡給一分的理智。 直到多年之后面對這段感情,旁人都在為詩人的“百無一用是深情”而嘆息,但林徽因仍愿意這樣認為。 “徐志摩當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沈從文曾說,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這種智慧也許必須要抽離某種人性的沖動,這樣一個看似文弱的女子,在她不到二十歲的年紀里,已經懂了。 “任何東西都可被替代。愛情,往事,記憶,失望,時間……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無力自拔?!?/p> 1924年,林徽因和青梅竹馬的梁思成, 一同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 因為女子之身, 林徽因不能就讀, 她心心念念的建筑系。 只能進修美術, 而梁思成選擇了建筑系。 他們來自同一種文化, 也有共同的愛好與話題, 倆人雖門當戶對, 卻遵循著自由戀愛, 在相處中互生情愫。 在雙雙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后, 他們互許終生。 結婚那天, 梁思成問:“為什么選擇我?” 林徽因說:“答案很長, 我得用一生去回答?!?/strong> 林徽因從來沒后悔自己的選擇, 哪怕在婚禮前徐志摩已經, 昭告天下他已經離婚了, 想借此挽回心中佳人, 林徽因絲毫未改變心意。 她說:“人生總在祈求圓滿, 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 好花需要配好瓶, 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 卻不知道, 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 太過精致,太過完美, 反而要驚心度日。” 世間再多磨難, 都是為了走向安寧, 而梁思成確能守護, 這讓世人仰望的燭火。 徐志摩墜機后, 梁思成火速趕往現場, 他帶回了一塊失事飛機的殘骸, 交到了哭紅了眼的妻子手里。 那塊殘骸此后被林徽因, 一直掛在了臥室里。 朋友問他:“你就不介意嗎?” 梁思成說:“徽因若不重情, 反倒不值得我愛了?!?/strong> 而林徽因所回應梁思成的, 用一生去告訴他的答案, 便是她從未離開過他。 也許她曾心有攪擾, 也需她曾莫名垂淚, 但她始終坦率自持, 是絕對的信任, 讓他們共風雨,同進退。 林徽因和梁思成從美國留學歸來, 便一同奔赴東北大學, 創(chuàng)建了建筑系, 日本侵華, 兩人便逃往西南任教, 林徽因染上嚴重的肺結核, 梁思成便侍弄火爐、燉湯做菜, 抗戰(zhàn)八年,林徽因生活粗簡, 烹調、洗衣、鋪床, 事事親力親為, 在菜籽油的微光下, 為孩子縫制布鞋, 給孩子們講解莊子, 教孩子們讀詩。 那時,林徽因在西南聯大, 一個月的工資是40法幣, 她想給自己和孩子們, 添置一些新的衣服, 或給家里換上一些家什, 但她想到在逃難中, 梁思成的皮尺掉了。 她便瞞著他偷偷跑去昆明黑市, 用23元法幣買了皮尺送給丈夫。 他說:“我怎能負了她的選擇?!?/p> 她說“我是女人, 當然立刻變成純凈的糟糠的典型?!?/p> 八年抗戰(zhàn),豈是彈指一揮間, 所有的風雨都寫在了她瘦削的臉龐, 而她的身子也徹底敗下陣來。 醫(yī)生給她檢查, 判定“兩肺和一個腎感染, 存活期約為五年?!?/strong> 1947年,她摘除了被感染的腎臟。 朋友憐惜心疼她遭罪如此, 林徽因卻非常淡然: “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 我們要在安靜中, 不慌不忙的堅強?!?/p> 在那樣烽火連天的年代里, 在動蕩不堪的生活中, 她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自由意志, 那就是為了建筑事業(yè), 奉獻自己的滿腔熱誠。 當日本人說中國已經沒有唐代的建筑時, 身體虛弱的林徽因,與梁思成舟車勞頓, 找到山西的唐代木建金光寺。 后來,她花了兩年時間, 四處尋找古建筑考察測繪, 最終編寫了中國古建筑的 開篇之作《全國文物古建筑目錄》。 圖片源于網絡,版權歸其所有 來源丨藝非凡 微信編輯丨Jocelyn 為你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