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種心律失常均應注意尋求是否有其他的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并且對之進行治療。 ①電解質(zhì)紊亂,尤其是血鉀過低最為常見。鎂離子的缺乏也應注意。 ②由于服用藥物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如洋地黃類制劑等。很多抗心律失常藥物也具有產(chǎn)生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 ③患有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酸堿失衡等。過量的煙、酒也易誘發(fā)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縮 無器質(zhì)性心臟病,去除誘因,一般并不需要治療,癥狀明顯者可選擇藥物治療,伴有缺血和心衰者不主張長期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對誘發(fā)室上性心動過速、房顫的房性期前收縮可選擇藥物治療。藥物治療:β受體阻斷藥阿替洛爾6.25~25mg,每天2次。美托洛爾12.5~25mg,每天2次。鈣通道阻滯藥:維拉帕米40~120mg,每天2次;地爾硫?15~30mg,6小時1次。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普羅帕酮100~200mg,6小時1次。 房性心動過速 治療目的是終止發(fā)作或控制心室率,可選擇β受體阻斷藥;普羅帕酮150~200mg,6小時1次;維拉帕米40~120mg,每天2次;地爾硫?15~30mg,6小時1次;胺碘酮。需長期治療者除選擇上述藥物,對于心衰患者首選胺碘酮,心功能正常者,可選擇Ⅰa或Ⅰc類藥物。 心房顫動、心房撲動 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房顫發(fā)作時的治療:包括轉(zhuǎn)復和控制心室率,普羅帕酮70mg +5%的葡萄糖溶液20ml靜脈注射;靜脈注射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0.8mg,或靜脈應用鈣通道阻滯藥或β受體阻斷藥,其目的是使心室率下降到100次/分以下。 胺碘酮靜脈滴注(劑量同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對發(fā)作不久的患者具有較高的終止發(fā)作效果。 維持竇性心律:胺碘酮、索他洛爾;普羅帕酮,莫雷西嗪;奎尼丁。 控制心室率:β受體阻斷藥;鈣通道阻滯藥。 預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華法林維持INR在1.8~2.5。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發(fā)作時的治療 (1)普羅帕酮70mg +5%葡萄糖溶液20ml緩慢靜脈注射。 (2)維拉帕米5mg稀釋于5%葡萄糖溶液內(nèi)緩慢靜脈注射,注射后十分鐘內(nèi)仍無效可以重復一次。 (3)腺苷6~12mg靜脈推注。 (4)胺碘酮300mg(或5mg/kg)稀釋在5%葡萄糖溶液100ml內(nèi)靜脈滴注,30分鐘內(nèi)滴完。 室性期前收縮 需要治療的室性期前收縮,依據(jù)其出現(xiàn)的情況選用治療方案: (1)急性心肌梗死的室性期前收縮,先用利多卡因50~100mg靜脈注射,然后以1~3m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美西律首次用100~200mg稀釋后靜脈內(nèi)緩慢注射然后以1~4mg/min的速度持續(xù)靜脈滴注。 美西律:先以100~200mg每日3次開始,有效后再逐步減量維持。 (2)器質(zhì)性心臟病伴有心功能減退者首選胺碘酮治療。 (3)無器質(zhì)性心臟病者可選用β受體阻斷藥、美西律、普羅帕酮、胺碘酮等。 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及心室顫動(室顫)的防治 (1)起源于右室的特發(fā)性室速:普羅帕酮;維拉帕米;β受體阻斷藥;腺苷;利多卡因。起源于左室的特發(fā)性室速:首選維拉帕米。 (2)伴有器質(zhì)性心臟病的室性心動過速,目前首選的藥物是胺碘酮,開始時每日1.0~1.2g,連續(xù)用藥7~10天后再轉(zhuǎn)為維持量0.3~0.4g/d。普羅帕酮、普魯卡因胺、索他洛爾或β受體阻斷藥用于心功能正常者。 對尖端扭轉(zhuǎn)型室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1)停用洋地黃和Ⅰ類、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2)給予異丙腎上腺素0.1mg稀釋于100ml液體中,以0.5~1.0μ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 (3)靜脈補充鉀。 (4)如發(fā)作時間較長,應行電轉(zhuǎn)復。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 內(nèi)科學. 第8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黃從新. 內(nèi)科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陳灝珠主譯. Braunwald 心臟病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4.郭繼鴻,李學斌主譯. 心臟電生理:從細胞到臨床. 第4版.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8. 說明 本文來源:嘉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