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聚氯乙烯建筑排水管道阻火圈 GA 304—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2001—07—23批準 2001—12—01實施 前 言 本標準第5章5.3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 本標準是根據CJJ/T 29—199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程》有關規(guī)定,結合GB 50045—19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和國內外相關產品的實際情況制定的。 本標準對硬聚氯乙烯建筑排水管道阻火圈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guī)則等提出統(tǒng)一的技術依據。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和解釋。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袁風林、王良偉、毛朝君、何大玉。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阻火圈的定義、規(guī)格、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工業(yè)和民用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等塑料管道用阻火圈及遇火膨脹能封堵管道的其他阻火密封件。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2000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5836.1—1992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GB/T 6388—1986 運輸包裝收發(fā)貨標志 GB/T 6461—1986 金屬覆蓋層 對底材為陰極的覆蓋層腐蝕試驗后的電鍍試樣的評級 GB/T 9978—1999 建筑構件耐火試驗方法 GB/T 10125—1997 人造氣氛腐蝕試驗 鹽霧試驗 CJJ/T 29—1998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程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 阻火圈 fire stopping collar 由金屬等材料制作的殼體和阻燃膨脹芯材組成的套圈,套在硬聚氯乙烯等塑料管道外壁,火災時,阻燃膨脹芯材受熱迅速膨脹,擠壓管道,使之封堵,阻止火勢沿管道蔓延。 3.2封堵時間 seal off time 在標準建筑構件耐火試驗條件下,試驗開始至試驗管道貫穿洞口處被阻火圈完全封堵的最小時間。 4、規(guī)格、標記 4.1 規(guī)格 根據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公稱外徑d, 阻火圈劃分為:40、50、75、90、110、125、160、200、250、315等十種規(guī)格; 按耐火等級劃分為A、B、C三級。A級耐火極限不小于3.0h;B級耐火極限不小于2.0h;C級耐火極限不小于1.5h。 4.2 產品標記 阻火圈代號:ZHQ; 標志順序為:阻火圈代號、阻火圈規(guī)格、耐火等級; 標記示例:ZHQ110A表示用于de110mm排水管的阻火圈,耐火等級為,A級。 5、技術要求 5.1 殼體 阻火圈殼體一般由金屬材料制作,并加覆蓋層進行防腐處理(不銹鋼除外)。不允許殼體表面出現(xiàn)肉眼可見銹跡和銹點,覆蓋層開裂、剝落或脫皮等外觀缺陷。殼體抗鹽霧腐蝕能力應符合表1的要求。殼體內徑建議大于被安裝塑料管道外徑1~3mm。在潮濕、有腐蝕性介質等環(huán)境下,建議使用不銹鋼殼體的阻火圈。 表1 殼體抗鹽霧腐蝕能力 5.2 阻燃膨脹芯材膨脹性能 阻燃膨脹芯材未受水或水泥漿浸泡和受到水或水泥漿浸泡都應具有良好的膨脹性能。阻燃膨脹芯材的膨脹體積應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阻燃膨脹芯材的膨脹體積 膨脹體積 mL/g 未經浸泡 ≥10 浸入水中48h后 浸入水泥漿中48h后 5.3 封堵時間和耐火極限 阻火圈的封堵時間和耐火極限應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阻火圈的封堵時間和耐火極限 5.4 阻火圈安裝和管道設計施工應符合CJJ/T 29的規(guī)定。 6、試驗方法 6.1 殼體 取一個阻火圈殼體,對稱切割成兩個試樣。取一個試樣,按GB/T 10125進行抗中性鹽霧腐蝕能力試驗。試驗時間為48h。外觀等級和保護等級采用GB/T 6461所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評定。 6.2 阻燃膨脹芯材膨脹性能 從一個阻火圈中取出阻燃膨脹芯材,用精確到0.05mm的游標卡尺或精確到0.5mm的鋼直尺測量并記下其厚度和高度。阻燃膨脹芯材沿豎向鋸取三塊試樣,每塊長度約為50mm,高度35~50mm,放入電烘箱中,在(105±2)℃下烘干4h。將試樣從烘箱中取出,放在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然后將兩塊試樣分別置于蒸餾水和(10±1)%(質量比)強度等級為42.5的硅酸鹽水泥漿中,在室溫(23±2)℃條件下全浸泡48h后取出,放人溫度為(105±2)℃的電烘箱中烘干4h,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從制得的經全浸泡后的試樣和沒有浸泡的試樣中分別稱取約2g試樣,精確至10mg,分別放置在容積為150mL的坩堝內,置于溫度為(950±10)℃的電阻爐內,恒溫10min后取出,冷卻后打散,使之通過10目標準篩(篩余量為0),然后用最小分度值為1mL的100mL的量筒測量試樣膨脹后的體積。測量時應用手將量筒內物質搖勻。 按下式計算膨脹體積: n=V/G 式中:n——膨脹體積,mL/g; V——試樣膨脹后的體積,mL; G——試樣質量,g。 6.3 耐火性能 除本標準規(guī)定外,阻火圈耐火性能按GB/T 9978的規(guī)定進行測定。 6.3.1 試件安裝 阻火圈安裝在樓板或墻體上進行耐火試驗,樓板和墻體應預留可穿試驗用管的孔洞;試件制作時,孔洞的設置應確保阻火圈之間及阻火圈與加熱爐墻體之間的最小距離為500mm,墻體孔洞中心距試驗爐地面高度為1 600mm。阻火圈安裝方式應足以反映其在實際中使用情況,為使試驗能夠進行而作的安裝修改應對阻火圈性能無重大影響。試驗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應符合GB/T 5836。1要求。 試驗時將阻火圈用金屬膨脹螺栓等金屬件固定在結構厚度為120mm現(xiàn)澆整體式C40砼樓板下(樓板受火面保護層厚度為10mm)或厚度為180mm黏土磚或砼墻體受火面一側。試驗用硬聚氯乙烯管總長度為2 000mm,背火面硬聚氯乙烯管露出樓板或墻體長度為1 000mm,受火面管口用同材質堵頭或礦物棉封堵,礦物棉封堵長度為(50土10)mm,背火面試驗管距管口50mm處用支承件固定。在背火面距樓板或墻體25mm處的試驗管中心及外表面對稱兩側各安裝1支熱電偶。試驗管中心溫度用外徑為3mm的鎳鉻一鎳硅鎧裝熱電偶(K型)測量,試驗管外表面溫度測量應符合GB/T 9978—1999試件背火面溫度測量的規(guī)定。阻火圈耐火試驗安裝如圖1所示:明裝的按a)圖或c)圖檢驗,暗裝的按b)圖或d)圖檢驗;具有明裝和暗裝兩種安裝方式的按暗裝方式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注明試件安裝情況。 圖 1 阻火圈耐火試驗安裝示意圖 6.3.2 封堵時間測定方法 試驗開始至阻火圈完全封堵管道以前,封堵時間按下述方法測定: a)如果試驗管中心溫升小于180℃,允許用眼睛直接觀測阻火圈封堵的情況下,應首先采用眼睛直接觀測。從背火面試驗管口看不見加熱爐內火焰的最小時間為封堵時間; b)試驗管中心溫升大于180℃,不便用眼睛直接觀測阻火圈封堵的情況下,此時應把最后一次試驗管中心溫升降至180℃的時間定為封堵時間。 6.3.3 耐火極限判定條件 試驗中,當下列規(guī)定任一項出現(xiàn)時,則表明阻火圈達到耐火極限。 a)背火面試驗管垮塌; b)阻火圈封堵管道以后背火面試驗管表面平均溫度超過初始溫度140℃或中心溫度超過初始溫度180℃; c)背火面試驗管出現(xiàn)火焰,根據規(guī)定棉墊被點燃時。 7、檢驗規(guī)則 阻火圈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7.1 出廠檢驗 出廠檢驗項目為5.1規(guī)定的殼體外觀缺陷的檢驗。殼體外觀檢驗宜采用逐個檢驗方式。 7.2 型式檢驗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產品應進行型式檢驗。型式檢驗項目包括5.1~5.3規(guī)定的全部項目。 a)新產品投產定型鑒定; b)正式生產后,產品結構、阻燃膨脹芯材配方和生產工藝有較大改變并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 c)正常生產滿二年; d)停產一年以上恢復生產時; e)國家或地方質量監(jiān)督機構提出進行檢驗要求時。 7.3 抽樣 一個檢驗批是由相同的材料、工藝、設備條件下的一個生產批構成的。型式檢驗樣品每生產批不少于50個,每種規(guī)格受檢樣品5個。 7.4 判定規(guī)則 出廠檢驗項目中出現(xiàn)5.1規(guī)定的殼體外觀缺陷為不合格。 型式檢驗中若產品全項目檢驗合格則判該產品合格,若耐火極限不合格,判該產品不合格,耐火極限以外其余項目若有1項不合格,可以用同批產品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加倍受檢,復驗項目合格,則判詼產品合格,若復檢仍不合格,則判該產品為不合格晶。 8、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8.1 產品標志內容如下: a)產品名稱、規(guī)格標記、標準編號、商標。 b)生產企業(yè)名稱,地址。 8.2 包裝標志應包括:產品包裝材料外表面的收發(fā)貨標志、包裝儲運圖示標志。包裝標志應符合GB 191、GB/T 6388的規(guī)定。 8.3 阻火圈采用紙箱包裝。產品應隨帶產品合格證、產品使用安裝說明書、隨機備附件清單等文件。 8.4 產品運輸時應防止雨淋。裝卸時應輕拿輕放,嚴禁拋擲。 8.5 產品宜貯存在于燥通風的庫房內。 |
|
來自: 昵稱54183732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