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源頭,不僅是文化的傳承,也是精神的傳承,怎能不讀不知?關鍵是怎么讀。 1 我曾給學齡前孩子家長做過一個小調查: 你會給學齡前孩子讀中國神話故事嗎? 結果,有相當數(shù)量的家長表示: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為什么呢? 有的家長說:中國神話就是應該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啊。 有的家長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喜歡迪士尼公主、蘇菲亞什么的,中國神話終究不太洋氣。 而且,有相當數(shù)量的家長,都把神話歸為一種“人文知識”,如果課本里沒有要求,那孩子有興趣了再了解也不算晚。 還有一位父親說:“如果真的給孩子講神話故事,可能會優(yōu)先選擇希臘神話,更充滿想象力,更好玩,中國神話太沒意思,講著講著都要睡著了。” 看到這里,我突然覺得有些難過——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我們的神祇和祖先,其實本來也曾擁有過鮮活動人的面孔、驚心動魄的故事。 但在歲月的流逝和環(huán)境的變遷中,這些面孔和故事,逐漸地在人們心中變得模糊、單調,最終只濃縮成了一個個知識點。 2 為什么家長們不重視給孩子讀中國神話呢? 一個原因是中國神話故事都散落在各種古籍中,不成體系,以致市面上的神話故事集也大多支離破碎,甚至不同的故事互相矛盾,讓孩子越看越糊涂。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神話里的大神缺乏人格特征,讓小讀者容易敬而遠之。 3 我們能不能讓這些大神的形象,重新鮮活起來,不再是端坐在寺廟祠堂里的泥塑,而更像是我們身邊鮮活的人呢? 其實在中國神話里,神與人的界限本來就沒有那么清晰: 伏羲取火種、演八卦,將文明帶給了人類,于是我們把他奉為神;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馴服了大洪水,我們把他奉為神…… 更何況,我們自己本來就是炎黃子孫! 那么,作為“神的后代”,我們是不是也能擁有“神性”呢? 這種“神性”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超越凡人的能力,更在于頑強拼搏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力量。實際上,縱觀中國神話,就是一部與自然、與外部環(huán)境抗爭的歷史—— 被混沌困住了就自己劈開; 天漏了就自己煉石頭補上; 發(fā)洪水了就自己挖河道疏導; 太陽太多了就自己射下來; 被海水淹死了就銜石頭填平大?!?/p> 這不就是幾千年以來流淌在我們中華民族血液中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嗎? 我們中華民族不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五千年來歷經各種大大小小的磨難,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嗎? 如果我們的孩子能聽著中國傳統(tǒng)神話長大,從神話故事中受到感染、啟發(fā),繼承神祗和祖先身上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那么他長大后,即使遭遇再艱難的困境,內心都會念及這強大的力量! 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這雙重的傳承,不正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從學齡前就開始接受中國神話的意義嗎? 4 于是,我們決心要做一套適合孩子閱讀,并能塑造中國孩子品格的“中國神話繪本”。 在歷時4年的策劃、創(chuàng)作后,歪歪兔《中國神話繪本》終于面世了! ● 這是一部適合4-8歲孩子的神話故事繪本 既然是“繪本”,那么插畫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套繪本并不是像其他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繪本那樣,大量羅列傳統(tǒng)元素,而是將“中國風”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充滿現(xiàn)代感和詩意的水彩畫中。孩子不再以獵奇的眼光和態(tài)度來“讀圖”,反而會對插畫中的人物產生親近感。 展開書頁,仿佛進入了鮮活、多彩的神話世界,人物造型飄逸靈動、視角獨特;構圖張弛有致、極具想象空間。 這就是新銳插畫師、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碩士張文綺閉關一年精心繪畫,使用純手繪方式,將傳統(tǒng)繪畫風格與現(xiàn)代繪畫理念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融合——在畫面中,既能找到敦煌壁畫和傳統(tǒng)中國風的影子,也蘊藏著現(xiàn)代繪畫理念與技巧。 ● 這是一部清晰而成體系的“上古中國史” 在過去不同版本中的神話故事,往往各執(zhí)一詞: 人是從哪里來的?是女媧用泥土捏成的,還是和伏羲創(chuàng)造出來的? 女媧補天是在什么時候?是緊跟在盤古開天之后,還是在炎黃大戰(zhàn)之后? 炎帝和黃帝是什么關系?是兄弟還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黃帝大戰(zhàn)蚩尤又是怎么一回事? …… 收集整理散布在各種史料中的神話的碎片,《中國神話繪本》經過近4年的梳理、佐證,匯集了魯迅、茅盾、聞一多、袁珂等中國幾代神話研究者的成果,以主流說法為依據(jù),將其統(tǒng)一了起來。一條系統(tǒng)的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脈絡終于漸漸形成,由此我們構建出一個清晰的神話譜系,把神話人物的關系串聯(lián)了起來——從“盤古開天地”開始,直到“堯舜禹”時代,與《史記》《尚書》相接。 可以說,這不僅是一部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集,更是一部系統(tǒng)條理的“中國上古史”。 不僅如此,書中還別具匠心地加入了一張“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人物關系譜系圖”,系統(tǒng)梳理了神話時代不同人物的關系。 孩子根據(jù)書中的故事,將人物的貼紙粘貼在圖上時,書上的神話故事就會一遍一遍地在孩子的腦海中重現(xiàn),加深印象,形成體系,創(chuàng)世神話的脈絡就了如指掌了。 ● 這是一部變“神”為“人”的奇幻故事集 在這套繪本中,一個個高高在上的神,開始有了心理活動,有了喜怒哀樂,開始為遇到的困境發(fā)愁,在解決困境后,也會由衷地感到高興。這會讓小讀者在不知不覺間產生親近感和代入感,從而從神明們堅韌不屈的品格、改造世界的精神中受到感染、汲取力量。 創(chuàng)世的大神盤古,他只是不愿意受到混沌的拘束,就用牙齒變作斧頭,劈開了一個世界; 造人的大神女媧,她覺得世界太過冷清寂寞,就用泥巴捏成一個一個泥土像,創(chuàng)造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在天漏窟窿的時候,女媧真心地為人類的痛苦著急、奔走; 在看到人們因為吃生肉而患病痛苦時,伏羲真心地為人們感到悲傷,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爬上天庭,求得火種…… 各路大神如畫卷般淺步緩行,不僅為孩子展現(xiàn)出一部浩浩蕩蕩的“上古中國史”,更是在用自己的精神和品格,滋養(yǎng)著閱讀這些神話故事的孩子。 我想,這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從小閱讀中國神話的終極意義。 *本書歪歪兔官方微店有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