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多,同學們在復習時大多會感到有些吃力,如何提高復習效率成為能否打好中考物理這場戰(zhàn)役的關鍵所在。 《中考物理??键c歸納筆記》系列文章從聲、光、熱、力、電等角度分六篇進行復習,作為輔助型歸納文章,旨在幫助同學們歸納總結??贾R點及實驗??键c,使同學們在加深記憶的同時,有的放矢,有針對地強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先夯實基礎,再提升能力。本篇為該系列文章的第1篇,主要內容為聲學和光學知識,請同學們跟著小明的腳步一起來復習吧! 同學們每看一個關鍵詞,就在腦海里回憶一下它的相關知識吧!看看你能回憶起多少↓↓↓ 關鍵詞:振動 介質 聲速 聲音三特性 頻率 振幅 噪聲 超、次聲波 ??贾R點: 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最后是氣體。 3.樂音三要素:①音調(聲音的高低,與頻率有關);②響度(聲音的大小,與振幅有關);③音色(辨別不同的發(fā)聲體,與發(fā)聲體有關)。 4.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①防止噪聲產生(聲源處);②阻斷噪聲傳播(傳播過程中);③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人耳處)。 5.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同學們每看一個關鍵詞,就在腦海里回憶一下它的相關知識吧!看看你能回憶起多少↓↓↓ 關鍵詞:直線 反射 平面鏡 折射 凸透鏡 眼睛 ??贾R點: 1.光能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反射定律描述中,先說反射再說入射,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鏡成像也是“像與物……”的順序)。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光的反射現(xiàn)象舉例:人照鏡子、水中倒影。 5.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左右對調,上下一致)。 6.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7.人遠離平面鏡而去,人在鏡中的像不變。 8.光的折射現(xiàn)象舉例:筷子在水中部分彎折、水底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 9.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和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0.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11.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實像,實像倒立;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虛像正立。 12.凸透鏡成像實驗前要調共軸: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3.凸透鏡一倍焦距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14.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如果換到像的位置,像也換到物的位置。 15.近視眼戴凹透鏡矯正,遠視眼戴凸透鏡矯正。 實驗??键c簡述 實驗一: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键c1——實驗裝置與基本操作方法; ??键c2——處理探究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键c3——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 ??键c4——實驗評估:多次測量的目的等。 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键c1——實驗裝置的選擇與組裝、環(huán)境的要求; ??键c2——實驗操作步驟與目的; 常考點3——處理實驗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常考點4——數(shù)據(jù)、現(xiàn)象的分析處理與歸納總結(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實驗三: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键c1——實驗裝置與基本操作方法; ??键c2——處理探究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常考點3——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大小關系(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光路可逆; 常考點4——折射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實驗四: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键c1——實驗基本操作:凸透鏡焦距的選擇、測定,蠟燭焰心、凸透鏡光心、光屏中心調至同一高度; 常考點2——處理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常考點3——實驗結論:成像特點與規(guī)律; ??键c4——拓展延伸:加近、遠視眼鏡、水透鏡等。 部分實驗的操作與探究分析請回顧?中考必看——初中20個學生必做物理實驗系列(4)(內含視頻) 中考真題過關 1.(2017·江西)聲音是由于物體________而產生的。當人在雪山中大聲說話時,因為聲音能傳遞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誘發(fā)雪崩。 2.(2017·江西)人的眼睛就像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機。如圖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體的成像圖,其中看遠處景物的是____圖,景物在視網膜上成的是____(填“實”或“虛”)像。 3.(2017·江西)如圖乙所示,是小安同學自制的潛望鏡,利用它能在隱蔽處觀察到外面的情況。用它正對如圖甲所示的光源“F”,則所觀察到的像是( ) 4.(2014·江西)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玲玲同學進行該實驗時,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塊較厚的玻璃板M(P、Q兩個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她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豎立一塊玻璃板;將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點燃蠟燭A,然后將蠟燭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 玲玲按照圖乙中的測量方法,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數(shù)據(jù)。
【分析與論證】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與評估】這個結論與平面鏡成像特點不相符,主要是選擇了蠟燭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離 (填“正確”或“不正確”);根據(jù)上面數(shù)據(jù)推算玻璃板的厚度為 cm. 點擊下方空白區(qū)域查看答案 ▼ 1. 振動 能量 2. 甲 實 3. B 4. 不正確 0.5 中小學學習:| 物理實驗 | 化學實驗 | 七年級英語上冊全部知識點 | 八年級英語上冊全部知識點 | 九年級英語上冊全部知識點 | 中考生物 | 60個給寫作加分的國學名句 | 中考語文易混淆詞語、成語 | 初中化學規(guī)律 | 俗語、歇后語匯總 |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 正能量:| 初中三年感覺堅持不下去時,請點開看看 |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 班主任的中考忠告 | 家庭教育:| 比起打罵,孩子最怕家長做這幾件事 | 2018年家長和孩子要做的8件事 | 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的10條建議 | ▌編輯:小明(微信號:jxrmcbs-xiaoming,加我入群) |
|
來自: xuezhoulangzi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