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展時間:2018年3月31日-4月2日 預(yù)展地點:香港JW萬豪酒店3樓、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5 樓宴會廳及泰山廳 拍賣時間:2018年04月02日 至3日 拍賣地點:香港JW萬豪酒店3樓A廳 Lot 0101 金(1115-1234) 鈞窯天藍釉小鬲式爐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高5.3cm 拍品說明:拍品式樣為宋金時期鈞窯三足爐經(jīng)典造型,體型小,以純凈的釉色取勝,入元后體量逐漸增大,胎體漸厚。本品高度剛逾5公分,較常見者更為纖巧,幷不多見,盈手持握,十分惹喜。由于是焚香器具,器內(nèi)多不施滿釉。本品除足尖露胎,內(nèi)外滿釉,釉面勻凈,釉光滋潤,是一件難得的鈞窯小品。參閱:《鈞窯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窯瓷器薈萃》,故宮出版社,2013年,頁90、91,圖28 Lot 0102 南宋/元(1127-1368) 龍泉窯青釉花形小杯 估價:35,000-50,000 HKD 尺寸:直徑9cm 拍品說明: 小杯整體塑作十八瓣花狀,線條曲美婉轉(zhuǎn),玲瓏討喜。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均可見同類藏品。敞口,深腹,圈足,足心微突。內(nèi)外施青釉,均勻瑩潤,布滿長短開片紋,紋飾凸起處釉薄而形成白筋。裹足滿釉,足底刮釉,胎色灰白,胎體致密。參閱:1、Pierson,Stac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Celadon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1997年,頁54,編號A2042、《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下冊,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頁160,圖145 Lot 0103 隋/唐(581-907) 白釉雙龍柄瓶 估價:60,000-80,000 HKD 尺寸:高54cm 拍品說明:雙龍瓶為唐代所流行,是為經(jīng)典器。器型演變自南北朝時期的單柄鶏首壺、隋代的雙龍柄雙聯(lián)瓶,又結(jié)合西域的胡瓶,東西交融,風(fēng)格獨具。從目前資料看,雙龍瓶主要出現(xiàn)在高宗及武則天時期,且多見于洛陽、西安兩京地區(qū)。品種有白釉、青釉、三彩、黃釉等。尺寸不一,大致可分三型:逾五十公分大者,三四十公分中型,不足三十公分小者。拍品體型碩大,氣勢非凡。盤口圓唇,細長頸,中間突起兩道弦紋,長圓腹,上闊下收,平底內(nèi)凹,底緣微侈??凇⒓缣庍B以捏塑的雙龍形長柄,龍首低垂,深咬瓶口。長耳、卷鬃,龍身曲躬,背脊塑三圓珠,線條張弛靈動,為莊重典雅的器身增加動感與俏麗。雙龍瓶多見素身器,帶有模印貼塑花紋者較為少見,品級更高。本器肩部對稱貼塑兩組卷葉紋,十分精致。器身施透明釉至下腹部,積釉處閃青,有流釉現(xiàn)象,釉面滿布細小開片。下腹、器底露白胎,胎土選煉精細。整器典雅大方,剛健挺拔中見秀美,渾厚沉穩(wěn)中顯靈動,盡顯大唐之風(fēng)韻氣度,又兼收并蓄外來文化影響,成為藝術(shù)杰作。參閱:1、《世界陶瓷全集·11·隋唐》,日本小學(xué)館,1976年,頁131,圖113,根津美術(shù)館2、《故宮陶瓷館·上編》,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122,圖68 來源:1990年代購于香港 Lot 0104 隋/唐(581-907) 醬褐釉雙龍柄瓶 估價:60,000-80,000 HKD 尺寸:高37cm 拍品說明:拍品屬雙龍柄瓶中體量中型者,盤口圓唇,細頸,豐肩,長圓腹上闊下收,平底微凹,底緣微侈。口、肩連以捏塑的雙龍形長柄,線條張弛靈動。龍首低垂,深咬瓶口,下顎較長,低垂至頸部,長耳后揚,頭頂雙圓餅狀螺旋卷鬃,背脊塑三顆圓珠,外壁施半截醬色釉,釉面均勻,局部效果仿若窯變、油滴,醬褐色中閃紅、閃金,奇特美觀。傳世雙龍柄瓶中,三彩、白釉常見,醬褐色者罕見。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購于2000年以前 Lot 0105 五代/北宋(907-1127) 白釉花口盞托 估價:60,000-80,000 HKD 尺寸:直徑17.2cm 拍品說明:盞托作淺盤式,口沿出六瓣花口,邊沿起一周小立邊兒,是為細工?;谠煨湍瞬捎檬止豪夥ǘ桑俏宕帘彼卧缙诠に囂卣?,即趁胎體未干時用條狀工具在口沿處壓出六道短直棱。盤心內(nèi)凹,外圍凸起兩圈同心圓的弦紋,內(nèi)圈為托口,落盞所用,外圈裝飾,簡潔明快,具現(xiàn)代感。底承圈足,足壁外傾。通施白釉,釉光清亮,釉質(zhì)瑩潤。足內(nèi)、足底澀胎,胎體細白,胎質(zhì)細膩,具粉質(zhì)感。此類造型的盞托,五代耀州窯亦可見(參見《銅川文物精粹》,頁38、39,圖41、42),是為時代所流行,但拍品更為精致規(guī)矩,彰顯著精湛的工藝。參閱:《銅川文物精粹》,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頁38、39,圖41、42 來源:1990年代購于香港 Lot 0106 北宋/金(960-1234) 定窯白釉筋紋花口碗 估價:5,000-8,000 HKD 尺寸:直徑10.7cm 拍品說明:小碗六瓣花口,薄而外撇,底承淺窄圈足。滿施白釉,覆燒而成,口沿包鑲金屬扣。釉面光潤,釉面可見垂釉所形成的「淚痕」現(xiàn)象。內(nèi)外光素?zé)o裝飾紋樣,唯外壁口沿下刻劃弦紋一道、內(nèi)壁等距離細出筋線六道。此碗雖不見模印、刻劃花工藝,綜觀胎釉、工藝等特征,乃北宋后期至金代定窯成熟期制品。 Lot 0107 北宋/金(960-1234) 黑釉白口碗 估價:3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徑10.7cm 拍品說明:尺寸小巧,盈手可握??谘匾恢馨子?,器身黒釉,餅狀足,澀胎,足心淺挖。此類器在宋金時期的北方地區(qū)比較盛行,它打破了單一釉色,用兩種對比鮮明的釉色來做裝飾,或黒釉白口,或白釉黑口,別具一格。目前發(fā)現(xiàn)燒造此類器物的窯口有:登封、禹縣、臨城、定窯、磁州窯、介休等。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商務(wù)印書館(香港)、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2年,頁222,圖200 Lot 0108 北宋/金(960-1234) 白釉刻劃蓮瓣紋洗 估價:250,000-300,000 HKD 尺寸:直徑19.3cm 拍品說明:廣口外撇,深腹,脛部向下斜削,并出細棱狀的大圈足,足內(nèi)平坦開闊。這種底足處理手法于北宋至金代的定窯器中常見,乃時代特征。外壁刻劃三層仰蓮瓣,具浮雕效果,第二、三層蓮瓣中脊稍出筋。北宋初期經(jīng)常在器表裝飾半浮雕的多層蓮瓣紋,直到金代晚期仍可見,但僅是快刀刻劃的蓮瓣紋輪廓,蓮瓣中脊也逐漸簡率。此類深腹碗或稱洗,尺寸較大,一般不利于采用模制成型,所見均為刻花裝飾。此器芒口,系覆燒而成。參閱:《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15年,頁136、137,圖Ⅱ-85、86 Lot 0109 元(1279-1368) 磁州窯白地黑彩蓋盒 (一組兩件) 估價:5,000-8,000 HKD 尺寸:直徑12cm 拍品說明:兩只蓋盒形制相近,子母口相合,直壁,圈足。素胎上均施白色化妝土,一只采用白地黑彩劃花工藝裝飾詩文,筆意灑脫隨性;另一只采用白地黑花工藝裝飾魚藻紋,一尾鯉魚游弋于蓮池間,古樸寫實。二者皆為金元時期磁州窯經(jīng)典紋飾,裝飾意味強。 Lot 0110 元(1279-1368) 吉州窯白釉鋪首瓶 (一對) 估價:50,000-80,000 HKD 尺寸:高13cm 拍品說明:此對尊式瓶尺寸頗小,秀氣可愛,為元代吉州窯制品,傳世者多素身無紋,貼塑鋪首銜環(huán)者少見。平口折沿,長頸,溜肩,垂鼓腹,高圈足外撇,足心微凸。肩部對稱塑鋪首銜環(huán)耳,獸面形象自然質(zhì)樸,稚拙可愛。里外滿釉,釉面滿開冰裂碎紋,釉色白中閃黃。足際一周無釉,乃施滿釉后刮削而成,露土黃色胎體。吉州窯裝飾手法豐富獨特,素以各式窯變斑紋、木葉紋、剪紙貼花的黑褐釉瓷器稱道,如本品單色白釉實為少見,成對傳世,品相良好,更為難得。參閱:《中國陶瓷全集·元(上)》,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頁165,圖177 Lot 0111 元(1279-1368) 磁州窯白地褐彩花卉詩文小口瓶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高24cm 拍品說明:此瓶竹節(jié)式小直口,口沿內(nèi)傾,長圓鼓腹,隱圈足。素胎上掛白色化妝土,其上赭褐彩繪畫紋樣。入元后,磁州窯的白地黑彩裝飾常變?yōu)榘椎佤骱植?,這必然是產(chǎn)量大增的結(jié)果。器身兩組四瓣海棠形開光,內(nèi)分別繪菊花、牡丹,開光間豎寫詩文:“長江風(fēng)送客,孤管為流人”。澀底,有白色化妝土和釉水流淌痕跡。另可見兩處墨書字跡,具體內(nèi)容不可辨。整器造型周正,自然質(zhì)樸,時代風(fēng)格鮮明。 Lot 0112 元(1279-1368) 磁州窯白地褐彩菊花紋玉壺春瓶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高31.5cm 拍品說明:玉壺春瓶修長秀逸,唇口外撇,細長頸,上闊下收,溜肩,頸肩相接處凸起一道窄折沿,長圓腹下垂,底承圈足,乃典型金元時期玉壺春瓶造型。素胎上掛白色化妝土,腹部赭褐彩裝飾折枝菊花紋,最后罩透明釉燒成,釉色閃青黃。整器制作規(guī)矩,品相完整。關(guān)于玉壺春瓶的用途,學(xué)界素有花器、酒器兩種說法。其中以玉壺春瓶作為酒器的例子在遼金壁畫中可以找到力證。 Lot 0113 唐(618-907) 三彩駱駝 估價:40,000-60,000 HKD 尺寸:高39cm 拍品說明:駱駝、胡人等西域題材是唐三彩偏愛的創(chuàng)作主題。拍品以寫實手法塑造駱駝立像,四肢站立于長方形座板上,昂首嘶鳴。背部雙峰傲挺,有毛毯披身,并駝有背囊。頭頂、雙峰、頸部內(nèi)側(cè)、大腿根部等處為米白色,余部主色調(diào)為黃色。毛毯以綠色調(diào)為主,間雜黃褐色。釉層流動自然,色彩變幻,呈現(xiàn)出唐三彩特有的色調(diào)風(fēng)格。本品品相完整,釉色豐富,塑造寫實,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來源:香港清洪先生舊藏,購于1980年代備注:附牛津熱釋光檢測證書,編號C112c23,測試結(jié)果與本品標示年代相符 Lot 0114 唐(618-907) 三彩雙龍柄瓶 估價:200,000-300,000 HKD 尺寸:高34cm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 日本佐野美術(shù)館舊藏 拍品說明:雙龍柄瓶系從隋代的鶏首壺、龍柄雙聯(lián)瓶演化而來,又結(jié)合了胡瓶的藝術(shù)元素,兼容幷蓄,發(fā)展成目前所見的成熟造型。在唐前期屢見不鮮,白釉、青釉、黃釉等皆有,而論裝飾的豐富華美,三彩首屈一指。雙龍瓶尺寸不一,大致可分三型:逾五十公分大者,三、四十公分中型,不足三十公分小者。拍品尺寸屬中型器,體量合宜。壺盤口,細長頸,豐肩,長圓腹,下腹部斜收出平底,底緣外侈。口肩連以捏塑的雙龍形長柄,龍首低垂,探進口內(nèi),張嘴銜瓶口。龍身曲躬,背脊塑三圓珠,長耳、卷鬃,線條張弛靈動,為莊重典雅的器身增加動感與俏麗。器身半施釉,二次入窯燒造時,黃、綠、白三色熔融開化,基本流淌至腹部中線以上,對釉彩的可控度高,釉彩垂淌不一,當為三彩最盛期作品。下腹、器底露白胎,胎土選煉精細,色白質(zhì)堅。整器典雅大方,剛健挺拔中見秀美,渾厚沉穩(wěn)中顯靈動,三彩又賦予本器斑駁陸離、華貴大氣的裝飾效果,盡顯盛唐之風(fēng)韻氣度,又兼收并蓄外來文化影響,為大唐藝術(shù)杰作。配日本木盒。參閱:《世界陶瓷全集·11·隋唐》,日本小學(xué)館,1976年,頁51,圖34 Lot 0115 唐(618-907) 邢窯白釉「盈」字款注壺 估價:300,000-400,000 HKD 尺寸:高17cm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購于1980年代 拍品說明:壺為敞口,圓唇,高束頸,溜肩。長鼓腹,向下漸收出圓餅狀實足,足墻外側(cè)斜削一圈。肩部一側(cè)出短直流,一側(cè)出雙圓泥條帶狀柄。上置傘形蓋,出沿,圓鈕,子口,與壺身相配合宜,特征統(tǒng)一,當時應(yīng)為配套使用,保存完整,十分難得。通體施白釉,釉色微泛青,尤其蓋鈕下方積釉處猶顯青綠,釉中氣泡豐富。釉面細潤,光澤感強。足底澀胎,胎白泛灰,質(zhì)地細密堅硬,近足心處陰刻「盈」字款。整器制作較一般邢窯更為精細,氣質(zhì)端莊大方,為唐代邢窯代表作品。有研究表明,「盈」字款瓷器是邢窯專為唐大盈庫特別燒制的貢品。唐大盈庫見于文獻記載,稱「百寶大盈庫」,簡稱「大盈庫」,屬皇帝直接支取的「私庫」,庫中之物的取用,取決于皇帝本人的旨意,而且多以宦官主領(lǐng)其事,庫中之物的出處,一是賞賜,二是用于緊急國情下的支出,所以大盈庫又被稱為「中藏」、「內(nèi)藏」、「禁藏」、「內(nèi)庫」、「中庫」等。參閱:1、《中國陶瓷全集·5·隋唐》,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頁155,圖162,揚州博物館2、《千年邢窯》,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69 Lot 0116 北宋(960-1127) 定窯白釉葫蘆形執(zhí)壺 估價:750,000-850,000 HKD 尺寸:高21.5cm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購于1980年代備注:附中科研發(fā)熱釋光檢測證書,編號8799CB48,測試結(jié)果與本品標示年代相符 拍品說明:葫蘆形執(zhí)壺是北宋早、中期十分流行的一種樣式,定窯、耀州窯、景德鎮(zhèn)青白瓷等皆可見,同時期的遼瓷中亦有,乃時代風(fēng)貌。按裝飾風(fēng)格大致分三類:一、素身或僅飾弦紋;二、刻劃多層蓮瓣紋,具淺浮雕效果;三、通景刻劃纏枝花卉等。拍品器身呈上下兩節(jié)葫蘆狀,矮直口,平凹底,澀胎。器身一側(cè)出帶棱的管狀彎流,另一側(cè)置帶狀柄。弦紋飾肩,光素簡約。施釉近底,截釉齊整,顯控釉工藝精湛。整器制作精細,造型優(yōu)美,線條流暢,比例協(xié)調(diào)。足底有三角形熱釋光檢測取樣點,測定編號為中科研發(fā)8799CB48,測試結(jié)果與本品標示年代相符。參閱:1、《中國陶瓷全集·9·遼西夏金》,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頁108,圖68,遼寧省博物館2、《定瓷藝術(sh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91,圖124,臺北故宮博物院;頁93,圖125,大英博物館;頁94,圖126,法國巴黎國立亞洲美術(shù)館 Lot 0117 北宋(960-1127) 耀州窯青釉刻花碗 估價:20,000-30,000 HKD 尺寸:直徑12cm 拍品說明:在耀州窯青瓷的裝飾工藝中,刻劃花最為生動,它于北宋中期發(fā)展成熟??谘赝夥?,深腹,斜壁,圈足。外壁刻劃纏枝牡丹,刀工明快,線條活潑,特別是斜鏟的刀痕使單一釉色發(fā)生深淺變化,紋飾陰陽反側(cè),生動立體。內(nèi)壁等距離出六條筋紋,內(nèi)底有凹圈。足底澀胎,足內(nèi)薄擦釉。釉色青綠,具玻璃質(zhì)感,灰胎,質(zhì)堅細。綜上特征,本品為耀州窯北宋晚期制品。參閱:1、《宋代耀州窯址》,文物出版社,1998年,圖版一八:62、《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一)》,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76,圖50 Lot 0118 北宋/金(960-1234) 耀州窯青釉刻劃牡丹紋碗 估價:220,000-250,000 HKD 尺寸:直徑20.6cm 來源:日本東京田川畫廊舊藏 拍品說明:此碗大口徑,制作周正。碗內(nèi)口沿下方近一寸光素,其下刻劃單枝的折枝牡丹花卉,刀鋒犀利,鏟剔自如?;ǘ湄S滿富貴,枝葉舒卷婀娜?;ㄈ~、花瓣脈絡(luò)等細節(jié)以篦狀工具劃出,使紋飾更加具象生動。施釉燒成后,紋飾愈加清晰,層次分明,濃淡相間。整器形制規(guī)矩,刻工精湛。布局有致,繁而不亂。裹足滿釉,釉色青綠泛黃。故宮博物院有相同藏品。參閱:《故宮藏傳世瓷器真贗對比·歷代古窯址標本圖錄》,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頁220,圖95 Lot 0119 北宋(960-1127) 青白釉托杯 (一套) 估價:5,000-10,000 HKD 尺寸:高5.5cm 拍品說明:小杯十分惹喜,形制與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者相同。胎薄細作,幾近脫胎,晶瑩剔透,玉質(zhì)感強,乃北宋時期景德鎮(zhèn)青白釉高級飲具。內(nèi)外施青白釉,清澈瑩亮,釉面開片。近杯心及脛部積釉,泛湖水綠色,沁人心脾。外口沿凸飾帶狀弦紋一周,其余光素潔凈,體現(xiàn)著宋人崇尚簡約雅致的生活態(tài)度。極淺圈足,足心淺挖,見墊燒痕。下配卷沿盤式托,淺弧腹,高圈足,相配合宜。整套托杯小巧別致,溫潤秀麗,氣韻不凡。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下)》,商務(wù)印書館(香港)、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2年,頁196,圖178 Lot 0120 宋(960-1279) 青白釉臺盞 (一套) 估價:15,000-30,000 HKD 尺寸:高12cm 拍品說明:拍品為青白釉盞、盞托一套兩件。宋代青白釉盞大多與同質(zhì)茶托配套使用,乃一時風(fēng)尚。盞薄口外撇,圈足澀胎,輕微糊底。下承高托臺,托盤盤沿寬且下傾,腹壁內(nèi)折。中央起高臺,臺面一周起線為托圈,盞足恰臥其中。底承高而寬的喇叭狀圈足,足內(nèi)澀胎,中央有一大氣孔。整套臺盞造型規(guī)整,秀美挺拔。成套傳世,品相良好,不易。 Lot 0121 北宋(960-1127) 青白釉盤口瓜棱梅瓶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高24cm 拍品說明:梅瓶盤口,束頸,下端凸起一圈,肩、腹相接處起弦紋一周。橄欖形瓶身,飽滿沉穩(wěn),等距離淺琢六道棱線,是為瓜棱。底承隱圈足,足內(nèi)平底、斜壁,做法已十分成熟。外壁施釉至脛,截釉線整齊。釉質(zhì)薄透,色灰黃,釉面滿布細碎開片。釉光內(nèi)斂,現(xiàn)半木光。盤口式梅瓶五代已有,北宋各期都存在??脊虐l(fā)掘的此式器物主要為河南地區(qū)窯場的深色釉粗瓷,以及江西景德鎮(zhèn)地區(qū)的青白瓷。參閱:《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學(xué)館,1977年,頁171,圖164,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博物館 Lot 0122 北宋(960-1127) 青白釉瓜棱執(zhí)壺 估價:50,000-80,000 HKD 尺寸:高25cm 拍品說明:瓜棱壺在宋瓷中頗為流行,造型仿自金銀器。拍品式樣者,國內(nèi)外各大博物館均可見。大體可分為臥足、圈足兩大類。尺寸大者25公分左右,小者15公分左右。喇叭狀口,細長頸,上闊下收,陰刻弦紋裝飾。長圓腹,呈八瓣瓜棱式。肩部一側(cè)出細長流,頂端略低于口沿;一側(cè)出帶狀柄,上收于口沿下方,頂端置小系鈕。流與柄的下部均細刻劃三角形樹葉紋。壺體內(nèi)外施青白釉,色澤白中泛青,柔和淡雅,釉面光潤。外底內(nèi)凹,澀胎,可見四處支燒痕。整器周正、端莊,胎薄體輕,釉色瑩潤,加之富有變化的瓜棱形器身、曲流、曲柄,更顯輕盈、婀娜,體現(xiàn)著北宋時期青白瓷制作的高度技藝和宋人超凡審美。此壺配有同時期的淺盤形蓋,蓋頂塑花瓣形鈕,蓋緣置橫管狀系鈕。參閱:《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學(xué)館,1977年,頁35,圖27 Lot 0123 宋(960-1279) 青白釉花形蓋盒 估價:5,000-8,000 HKD 尺寸:直徑7cm 拍品說明:蓋盒整體六瓣花朵狀,子母口相合。釉色微閃青,瑩亮無比。胎質(zhì)潔白細膩,結(jié)體致密。盒底豎印“□家盒子記”。整器光素?zé)o紋,簡約洗練的花式造型與淡雅釉色相得益彰,更顯溫潤秀逸。帶銘記的盒子在宋代景德鎮(zhèn)青白釉產(chǎn)品中比較常見,是不同的作坊在各自產(chǎn)品上所作的標記,以起到廣告宣傳作用,一般以陽文形式印在盒子外底,而且“盒”均寫作“合”。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有“段、許、蔡、吳、汪、藍、朱、徐、程、張、余、陳、潘”等13家。 Lot 0124 宋(960-1279) 青白釉印花花形蓋盒 估價:5,000-8,000 HKD 尺寸:直徑9.5cm 拍品說明:蓋盒整體作八瓣花形,子母口,平底。蓋面模印折枝牡丹花葉紋,細膩清晰,布局美觀。盒內(nèi)塑三個小碟式的子盒,呈品字形排列,其間以蓮枝相連通。按此形制,此器當為盛放胭脂、香粉之用。外底澀胎,胎質(zhì)細潔,見輕微糊底現(xiàn)象,為墊燒所留。器內(nèi)外施青白釉,釉薄處透白,積釉處閃青綠,清澈瑩潤,光亮如水。 Lot 0125 宋(960-1279) 青白釉八方小執(zhí)壺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高7.3cm 拍品說明:小壺蓋、身皆作八方狀,上下呼應(yīng)。折肩,一側(cè)出細流,一側(cè)出扁曲柄。外壁滿釉,色青白,積釉處顯湖水綠。平底澀胎,見輕微糊底。整器線條利落,氣質(zhì)簡約,配以淡雅無華的釉色,更顯玲瓏剔透。 Lot 0126 宋(960-1279) 青白釉印花小執(zhí)壺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高8cm 拍品說明:小壺直口,溜肩,腹壁弧直,隱圈足。肩部左右對稱立如意形橫系,前后置細彎流和扁帶柄。壺身模印蓮瓣紋及纏枝花卉紋,空隙處滿印珍珠地。紋飾清晰流暢,飽滿靈動。連笠帽狀蓋,蓋面印朵花紋,邊置管狀系鈕。外壁施青白釉,釉光透亮,瑩潤光潔,積釉處泛湖水綠色,沁人心脾。底部無釉,胎白質(zhì)堅,邊緣見三塊黃褐色墊燒痕。整器胎釉具佳,形美工精,品相完整,可謂同類器中精品。參閱:《中國陶瓷全集·8·宋(下)》,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頁169,圖134 Lot 0127 北宋(960-1127) 黑釉剔刻牡丹紋小口瓶 估價:550,000-650,000 HKD 尺寸:高20.5cm 拍品說明:拍品造型端莊秀美,俗稱吐露瓶、嘟嚕瓶,也見有考古報告稱為「矮梅瓶」、「半截梅瓶」等,為宋金時期北方窯口所流行。梯形小環(huán)口,短直頸,圓肩,腹壁較直,下部稍內(nèi)收,隱圈足。肩、脛部分別裝飾蓮瓣紋,上下呼應(yīng)。腹部飾纏枝牡丹,花開上下,共四兩朵,舒展開闊。紋飾空白處皆劃篦紋,繁而不亂。整器黑白對比醒目,具有強烈的裝飾意味。工匠先于素胎上施白色化妝土,其上再罩黑色化妝土,然后在黑色層上小心翼翼地劃出紋樣,劃過的地方便露出下層的白色化妝土,從而形成白色輪廓線、黑色圖案的藝術(shù)效果,最后施透明釉。要剔除黑色面層而不損白色底層顯然難度極高,可見陶工精湛技藝。此類器物傳世者常見白地黒釉剔花、白地黑彩畫花者,留白面積大,剔工少。本品則不同,通體剔花,工藝繁復(fù),傳世稀少,又器身較完整,更為難得。 Lot 0128 北宋(960-1127) 磁州窯綠釉黑彩牡丹紋瓶 估價:1,000,000-1,200,000 HKD 尺寸:高25.5cm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購于1980年代 拍品說明:拍品式樣為北宋時期磁州窯經(jīng)典器之一,裝飾風(fēng)格還可見白地黑花、單色白釉、綠釉等,尺寸小者不足20公分,大者有逾35公分者,尤其白地黑彩剔花、綠地黑彩剔花者尤為名貴,為海內(nèi)外公私收藏機構(gòu)的重要藏品。撇口下卷,長頸,腹部上鼓下斂,喇叭狀圈足。器底澀胎,隱約可見墨書痕跡,內(nèi)容難辨。外壁施綠釉,其上黑彩繪折枝牡丹花兩組,紋飾輪廓、局部細節(jié)以篦劃、刻劃工藝展現(xiàn),如花朵輪廓、花瓣和葉子的脈絡(luò)等。紋樣落落大方,舒展開闊。釉面布滿細碎開片,局部泛蛤蜊光。參閱:1、《東洋陶磁大觀·8·法國吉美博物館》,日本講談社,1975年,圖182、《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學(xué)館,1977年,頁129,圖122,大阪市立東 洋陶瓷美術(shù)館;頁242,圖2373、《根津美術(shù)館藏品選·工藝編》,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2001年,頁,頁59,圖564、《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一,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84,圖58 Lot 0129 金(1115-1234) 鈞窯天藍釉碗 估價:3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徑21.5cm 來源:加拿大梁誠先生(1864-1917)舊藏,家族留傳至今 拍品說明:此碗體量大,闊口稍斂,深弧腹,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圈足澀胎,足心掛釉。此類鈞窯大碗,口徑18公分左右者常見,逾20公分者較少,又成型周正,較為不易。 Lot 0130 金(1115-1234) 鈞窯天藍釉淺盤 估價:80,000-100,000 HKD 尺寸:直徑17cm 來源:美國私人收藏 拍品說明:盤淺式,口內(nèi)斂,矮圈足。內(nèi)外滿施天藍色釉,釉面均勻,釉光潤澤。口沿釉薄,隱隱映出胎體而顯褐色。足底澀胎,正燒而成。此盤形制簡約,器身周正,搭配以純凈的釉色,更顯美觀。參閱:《鈞窯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窯瓷器薈萃》,故宮出版社,2013年,頁60-63,圖16、17 Lot 0131 北宋/金(960-1234) 鈞窯藍釉渣斗 估價:450,000-500,000 HKD 尺寸:高13.5cm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購于1980年代備注:附中科研發(fā)熱釋光檢測證書,編號7667CB16,測試結(jié)果與本品標示年代相符 拍品說明:渣斗體量不大,制作規(guī)整。廣口,束頸,扁鼓腹,圈足。頸部稍長,比例略高于腹部。通體施藍釉,藍中微閃紫紅,頸部可見一處長條狀紅斑,十分鮮麗??谘亍⑷ψ阌员√庯@黃褐色。釉面有冰裂狀開片紋。足底有三角形熱釋光檢測取樣點,測定編號為中科研發(fā)7667CB16,測試結(jié)果與本品標示年代相符。 Lot 0132 五代/北宋(907-1127) 白釉刻劃花卷葉蓮瓣紋執(zhí)壺 估價:1,000,000-1,200,000 HKD 尺寸:高18.6cm 來源:1980年5月購于日本,附票據(jù) 拍品說明:此類執(zhí)壺式樣乃五代至北宋早期所流行,耀州窯、越窯、定窯等均可見,亦有遼瓷產(chǎn)品,皆可證此壺年份佳、品級高。直口稍外傾,細頸,豐肩,球狀腹,底承外撇狀圈足。肩部一側(cè)出細彎流,一側(cè)置帶狀曲柄連接頸部。腹壁剔刻雙層仰蓮瓣紋,蓮瓣疏朗寬闊,蓬勃飽滿,中脊出細棱,具浮雕效果,時代風(fēng)格顯見。五代至北宋早期經(jīng)常出現(xiàn)多層蓮瓣的淺浮雕式裝飾,之后逐漸減少。肩部以針狀尖利的工具刻羽毛狀卷草紋,紋飾獨特。相似紋樣者見于幾例同時期的其他器物:一件私人藏北方窯白釉執(zhí)壺(參見《壺中日月》,頁156-159,圖48),一件美國克利弗蘭博物館藏北方窯盤口瓶(參見《世界陶瓷全集·12·宋》,頁113,圖110),二者的肩部紋飾均為此類卷草紋樣。線條細膩,設(shè)計精妙,工藝超群,可比越窯線刻花精品。外壁通施白釉,上延伸至口內(nèi),下近足底。整器立坯后,掛漿水樣白色化妝土,均勻細潤。后罩透明釉,瑩澈清透,細潤具光澤,積釉處微閃黃。釉面滿布細碎開片紋,分外美觀。底足澀胎,胎色灰白,堅硬致密??v觀此器特征,乃五代至北宋初期北方所產(chǎn),工藝兼容并蓄,稀有程度可見一斑,端莊大方,時代風(fēng)格彰顯。參閱:1、《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學(xué)館,1977年,頁113,圖110;頁161,圖129;頁162,圖1332、《壺中日月——上海世華藝術(shù)館暨百壺珍藏特展集》,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頁156-159,圖48;頁176、177,圖56 Lot 0133 五代(907-960) 越窯青釉玉璧底碗 估價:15,000-30,000 HKD 尺寸:直徑17.4cm 來源:1990年代購于香港 拍品說明:玉璧底碗始見于唐,五代流行,時南北方瓷窯普遍燒制,越窯、邢窯、定窯、耀州窯等都有實物或標本傳世。本品造型周正,制作十分規(guī)范。圓唇敞口,斜直壁,內(nèi)弧腹,窄玉璧式底。內(nèi)外滿釉,施釉均勻,釉色天青略泛灰,現(xiàn)半木光。足底刮釉,并有多個泥條墊燒痕。 Lot 0134 五代/北宋(907-1127) 越窯青釉刻蓮瓣紋罐 估價:120,000-150,000 HKD 尺寸:高7.5cm 來源:1990年代購于香港 拍品說明:器形規(guī)整,罐體缽式,斂口,球腹圓潤飽滿,底出外撇狀圈足,足底見泥條支燒痕。外壁通體刻花裝飾四層蓮瓣紋,最下層蓮瓣間以八道筋紋相隔,花瓣脈絡(luò)絲絲畢現(xiàn)。蓮瓣自脛部向口沿處包裹而上,層迭掩映,以器形和紋飾寓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栩栩如生,匠心獨運。以蓮瓣入瓷器裝飾,自南朝隨著佛教的影響而傳播開來,五代至北宋初期流行。整器胎薄質(zhì)堅,周正之極,采用支燒滿釉工藝成器,且內(nèi)膛亦施釉,不多見。胎釉緊密結(jié)合,釉面光滑勻凈,釉光滋潤,玻璃質(zhì)感、透明度強,釉面見開片。器風(fēng)優(yōu)美秀致,輕巧宜人,是同時期越窯的一件高檔產(chǎn)品。配日本舊木盒。參閱:1、《中國陶瓷全集·宋(下)》,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頁76,圖32,浙江省博物館2、《青色流年》,文物出版社,2017年,頁248,蘇州博物館 Lot 0135 五代/北宋(907-1127) 越窯青釉刻花盤口注壺 估價:380,000-420,000 HKD 尺寸:高34cm 來源:臺灣私人收藏,購于1990年代 拍品說明:拍品式樣新穎,氣質(zhì)獨特,盤口,邊沿起立邊兒,沿面內(nèi)傾,細長頸,頸部中間偏上凸起一棱,狀如竹節(jié),竹節(jié)下方置橫系,有穿孔。豐肩,一側(cè)出細長流,無柄。長圓腹,上闊下斂,底出外撇圈足。足內(nèi)澀胎,可見多個泥條支燒點。通體刻劃花裝飾,以針狀利器細刻紋樣,腹部主題紋飾為四組S型雙交枝牡丹,口沿、頸部、彎流等輔以漩渦狀卷草紋,為越窯經(jīng)典裝飾紋樣,還見于執(zhí)壺等(參見《中國美術(shù)全集》,頁148,圖147),線條纖細流暢,工藝精湛。此式盤口長頸注壺在越窯產(chǎn)品中比較少見,遼瓷中可見(參見《中國陶瓷全集·9·遼西夏金》,頁62,圖15),尤其盤口、長頸、竹節(jié)等因素在同時期的北方器物中比較流行,定窯、遼瓷皆可見(參見《世界陶瓷全集·12·宋》,頁9,圖1;頁161,圖130),此物極有可能為吳越國專門制作的貢遼物品。整器挺拔俊秀,制作精美,是為南北方藝術(shù)兼容并蓄的代表,也體現(xiàn)著當時吳越國與遼互為往來的交流狀況。參閱:1、《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學(xué)館,1977年,頁9,圖1,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頁161,圖130,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2、《中國陶瓷全集·9·遼西夏金》,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頁62,圖15,遼寧省博物館3、《中國美術(shù)全集·6·唐五代》,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頁148,圖147,江蘇省鎮(zhèn)江博物館 Lot 0136 晉(265-420) 青釉鋪首四系小罐 估價:5,000-6,000 HKD 尺寸:高10cm 來源:1990年代購于香港 拍品說明:典型西晉青瓷,但如此小巧尺寸者并不多見。直口,豐肩,圓鼓腹,平凹底。肩部等距離塑四橫系、四鋪首,并陰刻數(shù)道弦紋,其間印花裝飾小菊花紋及網(wǎng)格紋,乃西晉時期所流行裝飾風(fēng)格。外壁施青釉至脛,釉色青灰。內(nèi)膛、器底澀胎,色灰,底部邊緣見支燒點。 Lot 0137 晉(265-420) 越窯青釉瑞獸形插器 估價:50,000-80,000 HKD 尺寸:寬13.6cm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 拍品說明:拍品合模而成,整體塑成一只瑞獸,形似獅子。圓身短腿,昂首挺胸,匍匐貼尾,張口睜目,憨態(tài)可掬。毛發(fā)線刻表現(xiàn),腿腹間施劃抽象的祥云紋,又似羽翼,體現(xiàn)其瑞獸特質(zhì)。背部出筒狀口,可能供插燭等用。1993至1994年,南京市南郊六朝磚室墓M2出土一件此類器,「背負筒形插孔,出土?xí)r孔中尚存半截白蠟,現(xiàn)氧化為黑褐色」<注釋>,此為燭臺一說的證據(jù)之一。整體施青釉,釉質(zhì)瑩潤透亮,見細碎開片。注釋: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江寧區(qū)博物館,《南京江寧上湖孫吳、西晉墓》,《文物》雜志2007年第1期,頁41 Lot 0138 晉(265-420) 青釉獸面雙系盤口壺 估價:35,000-50,000 HKD 尺寸:高22.5cm 來源:1990年代購于日本 拍品說明:拍品形制與故宮博物院藏品幾近相同,乃西晉青瓷標準器,器風(fēng)古拙自然,具有很高的歷史及學(xué)術(shù)價值。西晉對江南的統(tǒng)治只有短短的36年,但是瓷業(yè)發(fā)展十分迅速,以越窯為例,在上虞一地就發(fā)現(xiàn)西晉的瓷窯遺址120余座,比三國時期猛增三倍。盤口,短頸,豐肩,斂腹,平底。外口兩道凹弦紋,肩上模印網(wǎng)格紋一周,上下各戳印有小菊花紋一周,各條紋飾帶間以陰刻弦紋相隔。三國兩晉時期,瓷器上裝飾網(wǎng)紋較多,系繼承陶器裝飾之故,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網(wǎng)紋就十分流行。肩部正背面對稱堆貼銜環(huán)獸面一對。肩部左右兩側(cè)各立一系,系面上亦模印幾何紋飾。施釉至下腹,控釉技術(shù)高,釉色明凈。舊配日本松木盒,并有墨書簽條,內(nèi)容為「重要美術(shù)品」、「古越磁獸镮雙耳壺」,可知早年為日本私人收藏。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晉唐瓷器》,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頁14,圖11 Lot 0139 唐(618-907) 越窯青釉花口盤 估價:180,000-220,000 HKD 尺寸:直徑17.5cm 來源:1980年代購于香港 拍品說明:拍品造型周正,五曲花口,每曲中間內(nèi)凹成雙瓣。外壁可見五道短直壓痕,與口沿凹缺相對應(yīng)。尖唇,敞口,斜弧壁。內(nèi)底平,外底平凹,邊緣可見多個泥條墊燒痕。內(nèi)外滿施青釉,釉面均勻,微泛青黃,釉光極好,滋潤細膩。整器素面無紋,以玲瓏巧制的造型和靜謐優(yōu)雅的釉色取勝。 Lot 0140 北宋(960-1127) 越窯青釉刻花花形臺盞 (一套) 估價:150,000-180,000 HKD 尺寸:直徑8cm;直徑13cm 來源:1980年代購于香港 拍品說明:拍品為越窯青瓷臺盞一套,保存完整不易。小盞六瓣花口,小折沿,喇叭狀圈足,外壁壓六道凹棱,周身素面。盞托折沿高臺式,托盤亦作六瓣花口,折沿陰刻卷草紋。中央起臺,外壁刻雙層覆蓮瓣紋,臺面陰刻四瓣朵花紋。下承花瓣式圈足,外撇,足墻鏤空裝飾,足底中央有圓孔,周圍可見六處泥點墊燒痕。二者皆施青綠色釉,釉面勻凈滋潤,造型清新典雅,代表著北宋時期越窯瓷器的風(fēng)格氣韻。參閱:《中國陶瓷全集·宋(下)》,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頁88,圖47,上虞市文管所;頁89,圖48,龍泉市博物館 Lot 0141 金/元(1115-1368) 黑釉剔花牡丹紋罐 估價:800,000-1,000,000 HKD 尺寸:高28.5cm 來源:香港私人收藏,購于1980年代 拍品說明:形制周正,氣韻沉穩(wěn)挺拔。外壁采用雙層化妝土的剔花手法裝飾纏枝牡丹、卷葉紋,這正是磁州窯難度最大的工藝之一。工匠先于器身坯體上掛一層白色化妝土,待干后再罩一層黑褐色化妝土;然后在表層色深的化妝土上刻劃紋飾輪廓及細節(jié),并剔除掉紋飾間隙的深色化妝土,從而露出底層的白土;刻花完成后,施透明釉入窯燒造。成品的黒釉剔花紋飾流利灑脫,黑白對比分明,彰顯質(zhì)感和裝飾意味。唯有技藝精湛的工匠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剔掉表層黑土而不損其下白土。經(jīng)轉(zhuǎn)流傳數(shù)百年,除釉面的輕微使用痕跡外,品相完整,釉光滋潤,可稱珍品。此類器可見一定傳世,但形制比例、紋樣等各異。與拍品各方面最為相近者可參見佳士得香港2015年12月2日售出者,編號2836。參閱:Kochukyo,Soji(Song Ceramics),東京,1998年,圖版編號27 Lot 0142 金/元(1115-1368) 鈞窯天藍釉鬲式爐 估價:50,000-80,000 HKD 尺寸:高7.5cm 著錄:《紫艷凝青——琳標堂藏古代鈞瓷》,香港大學(xué)美術(shù)博物館,2008年,頁151,圖94 來源:香港琳標堂展覽:紫艷凝青——琳標堂藏古代鈞瓷,香港大學(xué)美術(shù)博物館,2008年5月7日-11月30日,編號94 拍品說明:鬲爐平口內(nèi)傾,折沿下卷,直頸,垂鼓腹,爐底平,承三外撇小足。外壁滿施天藍色釉,內(nèi)里未施滿釉,三足及外底澀胎??谘氐扔员√庪[現(xiàn)胎骨而泛褐色,釉層氣泡密集,釉色純凈,釉光潤澤。 Lot 0143 北宋/金(960-1234) 鈞窯天藍釉碗 估價:350,000-400,000 HKD 尺寸:直徑22cm 拍品說明:碗體大,闊口內(nèi)斂,深弧腹,窄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圈足澀胎,足心掛釉。此類鈞窯大碗,口徑20公分以內(nèi)者常見,而此碗達22公分,又制作規(guī)整,釉色勻凈,釉質(zhì)細膩,品相完整,是同時期鈞窯佳品。參閱:1、《中國陶瓷全集·7·宋(下)》,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頁184,圖1862、《鈞窯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窯瓷器薈萃》,故宮出版社,2013年,頁40、41,圖8 Lot 0144 唐(618-907) 魯山窯花釉雙系注壺 估價:150,000-180,000 HKD 尺寸:高21cm 著錄:《紫艷凝青——琳標堂藏古代鈞瓷》,香港大學(xué)美術(shù)博物館,2008年,頁128、129,圖80 來源:香港琳標堂展覽:紫艷凝青——琳標堂藏古代鈞瓷,香港大學(xué)美術(shù)博物館,2008年5月7日-11月30日,編號80 拍品說明:河南魯山窯創(chuàng)燒花釉器,始于中唐時期,其利用釉中含鐵量的不同燒制出不同色調(diào),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黑或褐色上帶白、月白等淺色斑裝飾;另一類以黑、月白或銅藍色釉為底釉,襯以天藍色不規(guī)則的釉斑。器型以壺、罐居多,還有腰鼓、盤、碗等。注壺梯形盤口,不同于常見的圓唇撇口,少見。束頸,橢圓形腹,餅狀實足。肩部一側(cè)斜出短直流,另一側(cè)出曲柄,前后兩面置雙系。底釉褐色,其上有大塊的藍斑,自然流淌,產(chǎn)生了類似窯變的藝術(shù)魅力,裝飾效果強。參閱:《故宮陶瓷館·上編》,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133,圖版75 Lot 0145 北宋/金(960-1234) 白釉黑彩蜻蜓三聯(lián)水丞 估價:150,000-180,000 HKD 尺寸:高5.5cm 拍品說明:備注:附中科研發(fā)熱釋光檢測證書,編號3411SM24,測試結(jié)果與本品標示年代相符。拍品形制新穎,三聯(lián)式,水丞作撇口小杯狀,后面兩個球狀體,可能用于儲水,頂部偏下有小氣孔。器物上方貼塑蜻蜓一只,活潑生動。立坯后,施漿水樣白色化妝土不到底,黑彩點畫蜻蜓眼睛及花葉紋,最后罩透明釉燒成。白地點黑褐色彩的裝飾器物北方地區(qū)常見,以磁州窯類型器為主,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皆有。 Lot 0146 宋(960-1279) 青白釉刻花水波游魚紋葵口碗 估價:180,000-200,000 HKD 尺寸:直徑19cm 拍品說明:胎薄體輕,尖唇敞口,作六瓣葵花狀,腹壁呈45度斜出,形如斗笠,底承圈足。外壁光素,內(nèi)壁刻花裝飾水波游魚紋,雙魚以外的地子用篦狀工具滿劃水波紋,繁而不亂,裝飾藝匠強。此碗滿釉墊餅正燒,足心留有糊底。釉色白中閃青,潤潔具光澤。整器輕盈秀麗,迎光可透,不輸明清最上乘的暗刻薄胎瓷,精作程度可見一斑。 Lot 0147 金(1115-1234) 黑釉梅瓶 估價:180,000-250,000 HKD 尺寸:高20cm 拍品說明:梅瓶體量不大,較常見者小,不多見,更為秀氣。折沿式小口,但又不同于之后的梯形口。短凹頸,肩部顯平聳。長腹,上鼓下斂,脛部內(nèi)曲后轉(zhuǎn)成微微外撇的隱圈足。整器裹足滿施黑釉,足底刮釉,修足規(guī)整,足心滿釉。高古瓷品鑒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器物施釉的比例體現(xiàn)著等級的高低。釉面均勻,釉光厚潤具光澤,黑釉發(fā)色純正,十分不易得,備顯精神。梅瓶形正釉佳,氣韻不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金代陶瓷制品。 Lot 0148 北宋(960-1127) 定窯醬釉葵口碗 估價:80,000-100,000 HKD 尺寸:直徑22cm 來源:臺灣私人收藏,購于1990年代 拍品說明:定窯除燒造白釉外,也兼燒少量黑釉、醬釉(紫金釉)及綠釉,還有個別描繪金彩的作品。這些罕見的品種在古籍中被成為「黑定」、「紫定」、「綠定」、「金花定器」等,皆為定窯名品,十分罕見難得。拍品正所謂「紫定」者,六瓣葵花口,內(nèi)外滿施醬色釉,釉色泛紅,釉光滋潤具光澤。圈足澀胎,胎質(zhì)潔白堅致,修坯規(guī)矩,足心掛釉。參閱:《茶韻茗事—故宮茶話》,臺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頁40,圖7,河南博物院 Lot 0149 金/元(1115-1368) 黑釉褐彩花卉紋玉壺春瓶 估價:30,000-50,000 HKD 尺寸:高29.4cm 來源:臺灣私人收藏,1990年代購于日本 拍品說明:這種在黑釉上繪醬褐色花紋的技法俗稱「鐵銹花」,因其花紋顏色似鐵銹色而得名,屬結(jié)晶釉的一種。鐵銹花裝飾技法流行于宋元時期北方地區(qū)的黑釉瓷器上,圖案多為不規(guī)則的斑點、條紋,或簡化的花草紋飾,用筆灑脫不拘泥。此玉壺春瓶秀氣窈窕,撇口,細長頸,溜肩,垂鼓腹,寬淺圈足。器身內(nèi)外施黑釉,釉色烏黑如漆,釉面具光澤,細潤有厚度。腹部醬褐色彩裝飾兩組折枝花葉紋,黑褐二色對比鮮明,黑釉釉面烏亮,褐彩烏光,風(fēng)格獨具。澀底,胎質(zhì)偏黃,具砂質(zhì)感。 Lot 0150 南宋(1127-1279) 建窯醬釉碗 估價:180,000-200,000 HKD 尺寸:直徑18cm 拍品說明:拍品口徑大,唇口外翻,稍束口,淺弧腹,與常見的建窯盞、碗不同,又尺寸較大,頗為少見。內(nèi)外施醬褐色釉,顏色泛柿紅色。外壁流釉現(xiàn)象明顯,脛部現(xiàn)垂珠。此類釉色在日本被稱作「灰背天目」,在建窯產(chǎn)品中少見,風(fēng)格有別于兔毫、油滴。宋人通稱其為紫泥、紫甌、紫盞等,時名氣不小,今人卻少有論及。建窯醬釉與黑釉的差別在于燒成溫度不同。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達到約1270度時,釉色呈現(xiàn)黑金,上升至約1295度時,釉色轉(zhuǎn)為醬色。由于醬褐色釉的形成為先黑后紅,故而更為難得,且醬色僅止表層,里層仍為黑釉,偶爾在細部有紅中帶黑的情形。參閱:Rose Kerr,Song Dynasty Ceramics,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2004年,頁116,圖118 Lot 0151 元/明(1279-1368) 龍泉窯青釉刻劃花玉壺春瓶 估價:200,000-250,000 HKD 尺寸:高33.2cm 拍品說明:唇口外翻,細頸。鼓腹下垂,腹部比例較常見者更顯豐腴、飽滿。底承寬淺圈足,足壁稍內(nèi)斂。器壁刻劃花裝飾,肩、腹部為纏枝花卉紋,脛部一周仰蓮瓣紋,蓮瓣寬厚,內(nèi)飾火珠(或為雜寶)。裹足滿施青釉至底,足底刮釉,現(xiàn)火石紅。釉面厚潤,滿布開片,形成金絲鐵線的藝術(shù)效果,釉面酥光,沉靜素雅。整器造型符合元明過渡期玉壺春瓶特征,端莊挺拔,氣韻沉穩(wěn),風(fēng)格獨具。 Lot 0152 元(1279-1368)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盤 估價:2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徑16cm 拍品說明:與153號拍賣品同屬龍泉窯經(jīng)典器。敞口,淺腹,闊底,圈足。內(nèi)壁光素,外壁以出筋方式裝飾蓮瓣紋,細長相接,花瓣輪廓線淺淡,中脊挺拔。裹足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釉質(zhì)厚潤沉靜,蓮瓣中脊處釉薄透白,似出筋。圈足修磨規(guī)整,足底露灰白胎,燒結(jié)程度高,足際見窯紅。 Lot 0153 元(1279-1368)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碗 估價:2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徑15.5cm 拍品說明:拍品式樣的蓮瓣碗為龍泉窯典型器之一,流行時間長,廣泛見于海內(nèi)外各地,各大博物館也見有收藏。碗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內(nèi)壁光素,外壁裝飾蓮瓣紋,細長相接,花瓣輪廓線淺淡,中脊挺拔。內(nèi)外施青釉,厚潤沉靜,口沿和蓮瓣中脊等釉薄部位略透白色,似出筋。足底刮釉,修足規(guī)整。足底露灰白胎,燒結(jié)程度高,足際見窯紅。參閱:1、Pierson,Stac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Celadon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1997年,頁43,編號262、《中國陶瓷全集·8·宋》下,上海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頁149、150,圖111、112 Lot 0154 元末明初 龍泉窯青釉刻山水紋菱口碗 估價:150,000-200,000 HKD 尺寸:直徑21cm 來源:2008年2月購自日本東京Shogado,附票據(jù)日本根津青山家族舊藏與156號拍賣品源自同一藏家,乃根津家早年釋出。 拍品說明:碗作菱花口,深弧腹,圈足。足底玉璧式,有一圈較寬的墊燒痕,中間圓形內(nèi)凹有釉,足端刮釉處理。外壁刻劃通景山水紋,頗為少見,運刀流暢,山巒起伏,逶迤浩蕩。內(nèi)壁口沿刻劃卷草紋,內(nèi)底菱形開光內(nèi)模印格子紋,邊線內(nèi)曲,應(yīng)為繡球紋或古錢紋的四方連續(xù)紋樣。同類器可見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藏品,尺寸、外壁山水紋飾皆相近,傳世很少。另見有臺北故宮兩件口徑逾30厘米大者,外壁刻劃折枝花、纏枝花。明代龍泉青釉盤多見菱口造型,碗類則少。本品又裝飾比較獨特的山水紋,風(fēng)格獨具,品相完整,來源有緒,十分難得。舊配日本木盒。參閱:1、Pierson,Stac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Celadon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1997年,頁45,編號2742、《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頁70-73,圖28、29 Lot 0155 元末明初 龍泉窯青釉刻印花折沿盤 估價:50,000-80,000 HKD 尺寸:直徑36.6cm 來源:2008年1月購自日本東京MOKKEI,附票據(jù)日本根津青山家族舊藏 拍品說明:大盤折沿,淺弧腹,寬平底,淺圈足。足內(nèi)有較寬的環(huán)狀墊燒痕,足底刮釉處理。外壁光素,僅見弦紋兩圈。內(nèi)壁刻劃纏枝花卉,刀工熟練流暢。內(nèi)底圓形開光,中央模印折枝牡丹花一朵,清晰可辨,立體感強,圍以雙線圓圈及菱形花邊。舊配日本木盒,蓋內(nèi)墨書「青山莊根津家」。此件拍品與154號拍賣品源自同一藏家,皆為根津家早年釋出。 Lot 0156 金(1115-1234) 白釉模印填彩鹿紋枕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寬23cm 拍品說明:瓷枕長方體,枕面中間內(nèi)凹,兩端高,符合人體自然舒適度。全器除澀底外皆施白釉,底露灰白色胎。枕墻以模印工藝兩兩對稱裝飾牡丹花紋、獅虎類的獸面紋。枕面裝飾極具特色,先以戳印、刻劃等工藝裝飾主題雙鹿紋,輔以卷草、云氣紋等,后在紋飾處填入深色的化妝土,最后上釉完成。綜合以上特征,此枕為典型河北井陘窯產(chǎn)品,屬定窯類型。 Lot 0157 金(1115-1234) 白釉剔花填彩鹿紋枕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寬43cm 拍品說明:瓷枕作長方八棱狀,枕面出檐,前低后高,利于枕臥。枕面裝飾紋樣分三部分:中間如意形開光內(nèi)剔刻鹿紋、荷花紋;左右兩側(cè)搭配卷葉紋分開兩側(cè)。紋飾剔掉的白色化妝土部分,復(fù)填以黑色化妝土,平整合宜,最后施透明釉燒成。枕底澀胎,見化妝土及釉流散痕跡。前枕墻右側(cè)置一通氣孔。拍品式樣者,還見裝飾嬰戲、詩文、花卉、瑞獸等,為金代山西地區(qū)所產(chǎn)。據(jù)最新考古資料,當為晉南河津窯產(chǎn)品。參閱:《中國陶瓷全集·9·遼西夏金》,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頁195,圖180 Lot 0158 金/元(1115-1368) 白釉黑彩長方枕 (一組三件) 估價:10,000-20,000 HKD 尺寸:寬44cm 拍品說明:拍品為金元時期磁州窯瓷枕一組三件,皆為長方體,全部采用白地黑花裝飾?!镐嬖赐跫以臁拐撸砻嫒缫庑伍_光內(nèi)繪人物故事圖,四角繪纏枝花,花朵紋樣比較獨特,其中兩朵似牽?;āU韷φ婧捅趁胬L制傳統(tǒng)的單枝折枝牡丹花葉,左右兩面各繪一朵荷花。枕墻背面一側(cè)墨書「滏源王家造」豎款。滏源,即滏源里,元朝設(shè)置的行政區(qū)劃單位,在今邯鄲彭城鎮(zhèn),處滏陽河源頭。帶有「滏源王家造」銘款的瓷枕,是元代磁州窯一處中心窯場——彭城窯的產(chǎn)品,傳世完整者極為珍貴,可見幾例海內(nèi)外博物館藏品:邯鄲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美國西雅圖藝術(shù)館、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藝術(shù)館等?!笍埣以臁够⒓y枕,枕面中間開光,內(nèi)繪猛虎一只,臥于山石間。虎身斑紋以條紋、圓點表現(xiàn),兩邊輔以纏枝花紋。枕墻繪折枝竹葉紋、牡丹朵紋。筆意瀟灑流暢,如行云流水,似水墨寫意。黑白分明,對比強烈。澀底,中間戳印「張家造」陰文豎款?!笍埣以臁股剿宋飯D枕,三者中尺寸最大,此枕難得之處在于,除了枕面,前后枕墻亦描繪山水人物紋。人物故事圖的瓷枕在磁州窯生產(chǎn)過很多,主要集中在元代。由于故事的題材較為豐富,又篇幅限制,只能描繪某一特定畫面,所以較難釋讀。 Lot 0159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劃折枝牡丹紋花口碗 估價:8,000-10,000 HKD 尺寸:直徑20cm 拍品說明:拍品式樣者,見于故宮博物院收藏,為宋代景德鎮(zhèn)青白釉經(jīng)典碗型。此碗深六瓣葵花口式,外壁光素,碗內(nèi)通壁與底刻劃一折枝牡丹,花葉脈絡(luò)等細節(jié)以篦狀工具細劃出。畫面中,單朵大花綻放枝頭,凌跨近半個碗里,枝葉分展左右。此種裝飾效果與定窯刻劃單枝花卉的器物異曲同工,即圖案不分碗心、碗壁,通景裝飾,瀟灑自然,整體感強,時代風(fēng)格使然。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下)》,商務(wù)印書館(香港)、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2年,頁205,圖187;頁219,圖201 Lot 0160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劃折枝牡丹紋花口淺碗 估價:8,000-10,000 HKD 尺寸:直徑19.5cm 拍品說明:此碗與159號拍賣品同款,但腹淺,比深腹者少見。六瓣葵花口外敞,尖唇,淺圈足,足壁內(nèi)傾。外壁光素,碗內(nèi)通壁與底刻劃花裝飾一折枝牡丹,花葉脈絡(luò)等細節(jié)以篦狀工具細劃出。畫面中,單朵大花綻放枝頭,凌跨近半個碗里,枝葉分展左右,瀟灑自然,整體感強。 Lot 0161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劃花嬰戲紋碗 估價:6,000-10,000 HKD 尺寸:直徑20.5cm 拍品說明:拍品式樣見于一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乃宋代景德鎮(zhèn)青白釉佳作,形制規(guī)范,工藝精湛。外壁光素,內(nèi)壁口沿下方近一寸光素,其下刻劃嬰孩攀花紋,清晰流暢。內(nèi)外施青白釉,淡雅清新,潔凈透明,尤其器里釉光如水,見冰裂紋。圈足淺挖,足內(nèi)澀胎,見黃褐色墊燒痕。胎薄體輕,迎光可透,尤其碗壁旋削極薄。如此薄削、尖脆之物,保存至今仍能完整如初且釉光上佳,極為不易。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下)》,商務(wù)印書館(香港)、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2年,頁197,圖179;頁200,圖182 Lot 0162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劃花嬰戲紋淺碗 估價:6,000-10,000 HKD 尺寸:直徑20.5cm 拍品說明:碗淺式,比深腹者傳世少見。外壁光素,內(nèi)壁口沿下方近一寸光素,其下刻劃雙嬰戲花紋,清晰流暢,一氣呵成。胎體輕薄,迎光可透。釉質(zhì)潔凈,白中泛青。圈足淺挖,素底,胎細質(zhì)堅,見黃褐色正燒痕。參閱:《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學(xué)館,1977年,頁170,圖162、163 Lot 0163 元(1279-1368) 黒釉剔刻花牡丹紋梅瓶 估價:80,000-100,000 HKD 尺寸:高35.8cm 來源:香港清洪先生舊藏,購于1980年代備注:附香港城市大學(xué)專業(yè)顧問有限公司熱釋光檢測證書,編號CC2622,測試結(jié)果與本品標示年代相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