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的心臟都會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 加我微信,說明有事,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大家都這么忙,誰會加一個人的微信,就為了告訴她:你兒子今天幫了我女兒一個忙,謝謝! 根據(jù)我的經驗,老師白天沒打電話,說明也沒什么大事。這么一想,我忐忑的心平復了些。 通過了好友驗證,對方發(fā)了一張圖片:一個女孩小巧可愛的下巴上赫然印著一條約一公分長的抓痕,它是如此顯眼,哪個當媽的看了都會心疼。 對方又發(fā)了條文字:你兒子抓的。 我頭有點大,但是,在沒了解清楚情況之前,不能妄下判斷。這是我的一貫準則。 我把兒子叫過來,打開圖片,問:你認識這個女孩嗎? 兒子只看了一眼,就認出來了:這不是我們班***嗎?哎,她的臉怎么了? 一聽這話 ,我就放心了。 看來,至少不是“主觀故意”。 我們繼續(xù)閑聊:那你知道是誰把她的臉抓破的嗎? 兒子搖搖頭說,不知道。 我隨口又問,你今天和她一起玩了嗎? 兒子說,沒有,絕對沒有。我今天和***、***一起玩的。 看來,“客觀無意”也不存在。 我給對方打電話:“我兒子說他們兩人今天都沒有在一起玩,也沒有鬧矛盾。你再問下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然后我就聽到了隔空喊話:“你的臉到底怎么弄的?***說不是他抓的?!?/span> 一個怯怯的抽泣的聲音從電話那邊傳來:“我又沒說是他抓的......” “你剛剛不是說人家抓的嘛?......不好意思,我搞錯了......”對方匆匆掛斷了電話。我放下手機,隱約聞到了一股焦躁的氣息,猶如一根冒煙的電線。 兒子比較調皮,說他故意打人我肯定不信,說他在嘻鬧中誤傷了人,完全有可能。一個低年級的好動的男孩子,想要他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磕磕碰碰,對我們母子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對我來說,挑戰(zhàn)失敗。 大風大浪沒有過,被老師點個小名時不時。對于從小到大都是老師眼中“好學生、乖學生”的我來說,這種感覺也是銷魂,從未體驗過。 再說那個小女孩,可能不想讓媽媽知道自己受傷的真正原因,或者覺得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結果被媽媽逼急了,即興撒了個謊。 那個調皮的小男孩不幸墊了背。 2 那么,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會撒謊? 在不被允許說出真相的時候。
不愿說出真相,父母又在逼問,怎么辦?情急之下撒了個慌。 撒謊需不需要重視? 當然需要!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知道,要想建立良好的或親密的人際關系,首先你必須是一個靠譜的人。 一個靠譜的人,他首先是一個誠實的人,沒有人愿意和一個謊話連篇的人交朋友,哪怕是一個謊話連篇的人,他也愿意與誠實的人交朋友。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說出的一個謊言,要用十個謊言去補。在“修補”謊言的漏洞中,將會大量消耗一個人的能量,從而破壞了內心的寧靜和對自我的認同。 那么,撒謊是洪水猛獸嗎? 當然不是! 你撒過謊嗎?我想,如果你足夠誠實的話,你的回答應該是肯定的。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撒過謊。 我們撒過的慌中還包括一種叫“善意的謊言”——一種被歌頌和贊揚的謊言。 不過,就我本人而言,我寧愿事情怎樣就是怎樣,即使它看上去灰頭土臉,而不是被 “善意的謊言”包裝過,除非它永遠不被戳破——但這是不可能的。 謊言,從短期來看,害處不大,有時甚至得益。但從長遠來看,必定是弊大于利。
這是自己對自己撒的謊。 而如果你足夠誠實,就會因為自己沒有用功復習而懊悔,盡管如此,你還是盡最大努力去答題,雖然只考了70分。 但是,你會很喜歡自己,因為你知道自己是一個誠實的人。別人也喜歡你,因為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而且,你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下次的成績提高了。 這是自己對自己誠實。 我們常說,別人不知道你是什么人,難道你自己不知道嗎? 事實上,你怎么看待自己,比別人怎么看你要重要得多! 3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撒謊,該如何應對? 除非父母能夠做到誠實地對待自己、對待孩子,否則應對孩子撒謊就會力不從心,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對于學齡前兒童的“謊言”——我寧愿稱其為“描述不清,或者是為了引起關注的語言”——教會孩子正確地復述,當孩子承認自己做錯了事(比如,“是誰把碗打碎的?”),就要贊揚孩子說了實話,(注意:是贊揚孩子說了實話,不是贊揚孩子打碎碗的行為。)而不是予以懲罰。 發(fā)現(xiàn)孩子撒謊,要盡可能不予關注,或者引導他說出真話,而不是指責或呵斥他“撒謊”。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游戲的方式寫下“誠實”和“撒謊”這兩種行為的短期和長期后果。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到撒謊的長期后果,即這是一種不能給自己帶來滿足和自尊的行為。 相反,一旦撒謊成習慣,你會失去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收獲一個無法真實面對的自己和一個失敗的人生。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