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款準備金 舉個簡單的小例子:你到銀行存了10萬元,銀行收到后,打算把這個錢放貸款,賺取利差。但是央行不讓銀行把10萬元全部用于放貸,而是規(guī)定銀行要把其中的16500元(目前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6.5%,這個數值不是固定的,央行根據實際形式會調整)放到央行那里去,原因是怕突然出現(xiàn)大批量擠兌時,因為銀行的錢都放貸出去了,沒有資金讓客戶取現(xiàn),引發(fā)的流動性風險,甚至引發(fā)銀行倒閉。而且每家銀行都收取準備金,如果只有幾家銀行突然出現(xiàn)擠兌,單靠所有銀行的準備金也可以應付過去,這是為了存款考慮的,所以叫存款準備金! 二、貸款撥備 貸款撥備金是銀行放貸后,根據貸款的五級分類,預計可能出現(xiàn)的損失,提前計提了一部分風險準備金應對不良。每年的撥備有一個好處就是,防止商業(yè)的經營情況出現(xiàn)大起大落,這是銀行防范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yè)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 一般情況下,五級分類的提取比率分別是正常1.5%、關注3%,次級30%、可疑60%,損失100%,各個銀行自己有略微調整。 舉個小例子:銀行放貸100萬,如果這筆貸款分類為正常類,銀行就撥付1.5萬元,關注類就撥付3萬元……依此類推,用于充抵當期的利潤。所以這些撥付會減少當期利潤,但是當未來真的發(fā)生不良后,因為已經提前撥付了,所以發(fā)生不良的當期利潤受影響就較小。而且一旦資產質量好轉,多提的撥備便可以沖回,計算到利潤中,反增業(yè)績。 簡單的來說,客戶到銀行存錢,存了10000元錢,這個錢銀行計劃放貸款,掙利差??墒侨嗣胥y行不讓他把10000元存款全部放了貸款,其中要有2000元要存到人民銀行,理由是怕銀行在客戶取錢時沒有錢給客戶,他將這部分錢替客戶準備著將來取,所以叫存款準備金! 貸款撥備金是銀行放貸后,防止一部分貸款歸還不了,形成損失,計提了一部分資金準備應對。 百度上是這樣解釋的: 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準備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通常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其中法定存款準備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額存款準備金是金融機構除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資金。 存款準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tǒng)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wěn)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 信貸撥備 信貸撥備是指信貸機構(主要是銀行業(yè))按五級分類標準所提取的風險準備金。是針對銀行貸款可能發(fā)生的呆、壞帳所提取的準備金,這是銀行防范風險的一個方面,也是反應業(yè)績真實性的一個量化指標。 一般情況下,五級分類的提取比率分別是正常1%、關注2%,次級25%、可疑50%,損失100%。但針對不良類信貸資產(即分級為次級以下),或某些特定的正常類貸款,銀行一般都會根據實際情況計提比例高于法定比例的準備金,一旦資產質量好轉,多提的撥備便可以沖回,計算到利潤中,所以叫“反哺業(yè)績”。 首先,兩者設立的出發(fā)點不同。銀行有“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這三性要求,而存款準備金設立的目的是滿足銀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要求,是為了保證客戶隨時提取存款和結算所需要的資金,而需要在央行留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如果用大白話說,就是防止擠兌風險。 而“撥備”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安全性”和“盈利性”要求。撥備的作用 ,一是公允反映資產價值,體現(xiàn)不同風險的資產有不同的損失概率;二是可以平滑利潤,撥備在銀行不良大量出現(xiàn)時可以釋放,用來平滑利潤?!罱覈y行業(yè)就迎來了這樣一次撥備調整。用大白話說,就是用倉庫儲存糧食,以豐補欠。 其次,兩者的法律地位不同。存款準備金有“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其中法定準備金是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的,是一個確定數值的概念。而撥備則是監(jiān)管部門用以衡量銀行經營穩(wěn)健程度的指標,是由銀行自行設置的,是一個數值區(qū)間的概念。用體育語言來說,一個是“規(guī)定動作”,一個是“自選動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