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清朝中興名臣,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完人,他的待人接物有許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借鑒的地方。 他曾經(jīng)在日記中總結(jié)了,三種最討人嫌的壞習(xí)慣,看看你是否也有這幾個毛病。 一、自以為是,不聽他人之言 曾國藩認為,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他們比一般人更虛心。因為虛心,所以能廣泛接納各方觀點,從而分析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選擇。因為虛心,所以不滿足與自己的學(xué)識,從而刺激自己不斷學(xué)習(xí),增值自己。 而普通人則自以為是,堅守己見。認為自己的觀點最完美,聽不見不同意見,即使犯錯了,對他人的提醒也聽不進,這種人最終會敗于剛愎自用。 曾國藩生于清朝,接受傳統(tǒng)儒家教育,晚年位居高位,仍虛心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文化,號召開展洋務(wù)運動,這種眼界,不是常人所能比的。 二、喜歡強辯,凡是必爭輸贏 曾國藩認為,爭強好勝是不成熟的做法,逞一時口舌之快,卻得罪了對方,這種行為實在幼稚至極。 曾國藩和左宗棠同朝為官,早期兩人一直政見不和。左宗棠多次在公開場合大罵曾國藩,說他是呆子,不懂兵法。旁人轉(zhuǎn)告給曾國藩,他也是一笑置之,并未與左宗棠一般見識,之后上朝時碰見,曾國藩也是主動作揖問好。 旁人十分不理解,曾國藩的官職高于左宗棠,為何還對他如此客氣,甚至過分謙卑。曾國藩笑笑說:“大家同朝為官,一心只為國家為百姓,和左公僅僅是政見相左,并無私仇。” 后來左宗棠平定新疆時,曾國藩還幾番相助,并無因兩人的嫌隙從中作梗。 左宗棠被曾國藩的謙虛大度所感動,在曾國藩死后,派人送去一副挽聯(lián),自愧不如,頗有英雄相惜的意味。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三、口無遮攔,不顧他人感受 曾國藩初入官場時,和一般的愣頭青并無區(qū)別,說起話來口無遮攔,常常因此得罪朝中同僚。后來他在日記中多次反省,甚至寫了兩個字掛在書房——慎言,用于提醒自己。 曾國藩告誡子女,越是身處高位,越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機感,說話做事不可全憑性情,凡是三思而后行,事后多反省。與人交往時,多換位思考,設(shè)想若是你處于對方的位置會作何反應(yīng)。長此以往,說話做事自然就圓滿得多。 以上幾個壞習(xí)慣,希望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謹記圣人教誨,提升自我修養(yǎng)。 歡迎轉(zhuǎn)發(fā)收藏,點擊頭像,查看更多往期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