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喜歡喝熱的,一喝涼的東西就肚子疼;有時會嘔吐,腹?jié)M脹脹的,腸子一直咕嚕嚕的響;中醫(yī)上稱之為“寒疝',用過很多方法都不能解決,而古經(jīng)方中就有記載這類癥狀,到底古中醫(yī)用的什么方法解決呢? 張仲景《金匱要略》名方 “附子粳米湯” 原文:腹中寒氣,雷嗚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附子粳米湯組成:制附子15克,半夏10克,甘草3克,大棗10枚,粳米15克。 這是一付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附子粳米湯功能:溫中散寒、降逆止痛。中焦虛寒,水飲內(nèi)停的腹?jié)M腹痛和嘔吐。 附子粳米湯能解決哪些問題:痙攣、胃寒嘔吐、受寒胃脹和腹脹、小腸疝氣、腸梗阻、腸折、腸系膜淋巴結(jié)核。 金匱要略 附子粳米湯的加減 1、腸系膜淋巴結(jié)核:腹痛劇、自汗盜汗、腸鳴、排氣多、高燒、胄脘亦疼時欲嘔,苔白膩、脈沉弦緊。分析:寒飲郁久化熱,治療上溫中化飲。附子粳米湯與小半夏加茯苓湯。制附子15克,炙甘草10克,大棗5枚,半夏20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粳米20克。這是一付量,一付熬出兩袋一日三袋。如果汗出不減,是表虛不固,需要固表建中,用黃芪建中湯:生黃芪15克,桂枝三錢,白芍30克,生姜15克,大棗5枚,炙甘草10克,怡糖一勺。 2、飲寒而腹痛:腹中雷鳴,胸腹部脹滿,飲食不進,稍吃飯則嘔吐不已。手冷過肘,足冷至膝。頭部發(fā)汗,枕頭濕透,臉白唇白。分析:陽虛陰盛,寒邪上逆。用制附子粳米湯:制附子15克,半夏15克,粳米15克,炙甘草6克,紅棗5枚,這是一付量,一付熬出兩袋。 3、膽囊摘除、受塞而嘔吐清水:因受寒腹瀉,嘔吐清水,腹中有水聲,舌苔薄白,脈沉弦。分析:脾胃寒飲,用附子粳米湯加減:制附子10克,半夏12克,炙甘草5克,大棗10枚,粳米12克,白術(shù)15克,蒼術(shù)15克,茯苓15克,澤瀉12克,這是一付量,一付熬出兩袋。 4、受寒腹瀉、有嘔吐感:胸滿,飲食很差,受寒而腹瀉不止,身體消瘦。分析:陰寒內(nèi)盛,元陽下陷,以致泄痢。附子粳米湯加減:制附子10克,半夏10克,粳米30克,甘草15克,大棗10枚,赤石脂30克。這是一付量,一付熬出兩袋。 由于有制附子,制附子需要提前熬制(10克以下1小時,15克一個半小時),然后再放入其他中藥繼續(xù)熬。 張仲景 溫馨提示:中藥材的熬制是很講究方法的,先放和后方,加涼水還是熱水,都是有區(qū)別的,特別像制附子劇毒、阿膠需要打碎沖服、生姜、干姜還不是同一味藥材。所以,建議大家熬藥要咨詢當?shù)氐闹兴帋煟容^復雜的還是建議大家在藥店熬制,切勿自己煎藥服用,影響效果,延長病期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