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清腸護膜湯。 【組方】黃連3克,明礬2克,馬勃5克,雞子黃1枚。 【用法】每劑水煎2次,每次取汁約100毫升,以甘油灌腸,灌腸后臥床休息約2個小時,臥床體位視潰瘍面位置決定,一般以藥液盡可能浸漬創(chuàng)面為好,便后給藥最佳。 【注釋】治療非特異性潰瘍性直腸炎收到較為滿意的療效。非特異性潰瘍性直腸炎多因直腸粘膜損傷后,濕熱毒邪結(jié)聚,局部分泌增加,粘膜營養(yǎng)障礙所致。方中黃連清熱,有較強的抗菌效應(yīng),明礬燥濕止血,能制止腸粘膜分泌,馬勃伍黃連,對粘膜炎癥有收斂消炎作用,雞子黃配明礬,具有生肌護腹功能,四藥相伍,共奏清熱燥濕解毒,直腸給藥,能使藥力直接作用于 潰瘍面,故而收效比較理想。 方二;健脾斂潰散 【組方】黨參130克,焦·白術(shù)150克,生黃芪150克,煅石膏300克,白及300克,白芍300克,川黃連60克,血蝎60克,甘草60克,炮姜50克,枳殼50克,石榴皮200克,烏梅200克。 【用法】烏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黃【切勿變焦黑】,生石膏放在電爐上直接火煅,其余藥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諸藥研粉過80-100目篩,裝瓶備用,飯前半小時用熱水調(diào)成糊狀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服后可飲稀粥湯,勿飲開水。 【注釋】本方具有益氣健脾,生肌斂瘡、溫中止血之功,主治潰瘍性結(jié)腸炎,本病由于結(jié)腸粘膜充血水腫,若用湯劑,則藥液難以為局部吸收,因而療效欠佳。改用粉末糊劑,則藥物粘附在潰瘍面,易于直接吸收,方中黨參‘白術(shù)、黃芪、甘草等益氣健脾。石膏、白及、血蝎,石榴皮,烏梅等生肌斂瘡,炮姜以溫中止血。 【療效觀察】治療74例,臨床痊愈51例,顯效11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4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