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該知道如何判斷自己的濕氣到底是輕是重。下面我來講幾點判斷的自己濕氣輕重的要點。1.從舌診上來講,舌苔的是否厚膩,舌邊是否有齒痕,舌苔是否水滑等是判斷體內是否濕氣的關鍵依據(jù)之一,同時,濕氣是否輕重就看舌苔舌邊情況,如舌苔很厚膩,并伴黃膩,說明有濕熱,反之,舌苔白厚膩是濕寒,舌邊齒痕深代表濕氣重,脾氣受困嚴重等。 ![]() 2.脈診,這個講出來對于不是學中醫(yī)的有點難,但是畢竟是判斷濕氣的一種方法,所以我打算簡單講一下,當脈象為濡滑緩細等為體內濕邪為病。 3.還有一點就是如體內濕氣重,會有頭重如裹,身體關節(jié)酸疼,并伴有口氣,面色發(fā)黃,便溏等 綜上以上三點,以上的癥狀同時出現(xiàn),或者出現(xiàn)大部分分,就可以肯定體內濕氣比較重,如果以上癥狀很明顯,則說明體內濕氣相當重了,所以一定要及時治療,因為濕氣最難除,如果不及時處理,聚濕成痰,則會引發(fā)更加多更加奇怪的病了。 ![]() 以下是處理濕氣重的一些方法,有日常處理的方法,也有專業(yè)醫(yī)學的處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1,紅豆薏仁粥 ,山藥紅薯粥等 2.日??措娨暤臅r候,可用拳頭敲打脾經(jīng),脾健則濕去,脾經(jīng)位于腿內側,上緣。同時可以按揉足三里,地機,陰陵泉等穴位。 中醫(yī)處理,1.如果是夏天中了暑濕,很簡單,藿香正氣散 2.如果是濕氣很嚴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黃疸,則需要用 茵陳蒿湯 3.如出現(xiàn)小便渉痛,淋漓不盡,尿色混赤等,則需要用 八正散 4.如出現(xiàn)中陽不足之痰飲,胸協(xié)支滿等,則需用,苓桂術甘湯。 5.如出現(xiàn)畏寒肢撅,尤腰以下為甚,則需要用真武湯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個人意見。另外以上醫(yī)學的辦法最好由專業(yè)的醫(yī)生來開方,不要自己瞎用。 又:中醫(yī):濕氣在胃,口臭面黃,濕氣在肺.. 濕在心臟——誘發(fā)風濕性心臟病,心慌氣短,身體疲倦乏力,易咳嗽 濕在肝膽——導致肋骨脹痛,口苦,黏,胸悶納呆,惡心嘔吐,身目發(fā)黃 濕在脾胃——脾胃失調,口臭,面黃肌瘦。泄瀉便溏、神態(tài)疲倦、四肢無力。 濕在肺部——肺氣失宣,畏寒、面部蒼白、易感冒、背部易寒冷、咳嗽、咳白痰。 濕在腎臟—腎臟失調,腰部發(fā)冷、發(fā)寒、腰酸背痛、易疲倦。 中醫(yī)祛濕小妙方:玫瑰花、枸杞、紅棗、山楂、桑葚、陳皮加減進行調理??善鸬脚哦攫B(yǎng)顏、活血化瘀、祛除濕氣的功效。 還可飲用除濕茶:生姜10g,紫蘇10g,陳皮5g,200ml清水煮開10分鐘,代茶飲用讓身體微微出汗 又:身體困重乏力、易疲勞;睡不醒,頭腦昏沉;眼袋大、黑眼圈重,還腫眼泡;這些情況可能歸因于:身體濕氣重~ 這濕氣,日常有辦法對付呢?看看這個健脾祛濕配伍:“四神湯”“四神”指的是:蓮子、懷山藥、茯苓、芡實。 〔 山藥〕山藥以補虛為長,《本草綱目》講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毛皮”。特適合體質有點虛朋友食用,能讓瘦子長肉,胖子不虛。 〔 茯苓 〕茯苓以去濕為長,味甘性平,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fā)揮其獨特功效,故古人謂之為“四時神藥”。不寒涼也不會讓人上火,各種人群都可以用。 〔 蓮子 〕蓮子養(yǎng)心安神,善于補五臟不足,通利十二經(jīng)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對于久病、產(chǎn)后或老年體虛者,更是常用營養(yǎng)佳品。 〔 芡實 〕芡實健脾祛濕,益腎固精,也是常用藥食兩用之材。 四神湯的美妙吃法: 原料:山藥 ,茯苓,蓮子,芡實各20g,生姜2片(2-3人量)、排骨一根 做法[左上]: 1、提前將茯苓、山藥、蓮子、芡實洗凈浸泡1~2h 2、把排骨焯水后,一起放入砂鍋(高壓鍋也行)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1.5h 3、加適當調味料,將湯和食材一起吃掉~ 這道湯以甘平為主,甘能補能和,故能健脾和胃、厚實腸胃。且都是日常食材,4種不同功效與性質的原料互相搭配,補益心肺,健脾益腎。性味非常平和,適合日常調養(yǎng),而且絕大多數(shù)人體質都適合,對于女性朋友還有養(yǎng)顏的作用哦。 |
|
來自: 還想學習的老頭 > 《中醫(yī)教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