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現(xiàn)有保存,在陜西西安碑林,不過歷經鑿刻,面貌不能說是全非,但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真跡品相。 碑帖中所說的“九成宮”,在唐朝長安附近大約三百里的地方,原名隋之“仁壽宮”,后來荒廢,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改建,更換名字叫“九成宮”。 李世民曾經到九成宮來避暑,突然發(fā)現(xiàn)涌出一泉水,起名“醴泉”,祥瑞之征兆,于是乎,命令大臣魏征撰文,而后由歐陽詢書寫,立碑,在醴泉旁邊。于是就成就了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刻。 好了,有關九成宮醴泉銘的介紹先到這兒,接下來,讓我們欣賞盧中南老師臨摹的九成宮醴泉銘,田英章老師寫的九成宮醴泉銘。兩位老師都是當今書法大家,為什么舉例他們二位,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書法已經達到了劃時代的巔峰,巔峰之作,因為他們二位都是研習歐體幾十年,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同于年輕人之輩對書法還嫩點,所以,欣賞這兩位可以說是大師級別的書法之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然,還有抨擊他們兩位的持有不同甚至相反意見或觀點的人,想必盡是些書協(xié)里的或者受流行書風影響至深的,這里暫且不議論,眾人心知肚明,難怪老百姓對某些人或某種流派諷刺道:不丑不入國展,書協(xié)書法遍地丑,楷書沒練好直接奔行草,一寫楷書就現(xiàn)原形,等等。 藝術嘛,百家爭鳴,不可能統(tǒng)一起來,就像是生物種類,多樣性是普遍規(guī)律。 這兒,以欣賞為主,體會書法的美輪美奐。 先來欣賞盧中南老師臨寫的: 接下來,欣賞田英章老師的: 都知道,田老師的字體,美觀灑脫,特別是結構,沒的說,欣賞的時候,可以與盧老師的參照一下,意思是,看看在結構上有什么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