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松圖》卷,紙本設色,縱 29.1厘米,橫92.3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 此圖無款,鈐“東原齋”、“杜用嘉”、“一丘一壑”三印。后有文伯仁跋,說明為杜瓊之作。據(jù)張丑《清河書畫舫》著錄:“東原先生為其姊丈魏友松寫號圖,當時有題詩,不知何時脫落,尚賴劉完庵長句具存,足稱藝林雙璧。”又據(jù)杜瓊文集中有關魏友松的詩文可知,杜瓊姊丈魏本成,號友松,魏氏一家都是仕宦文人。此圖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魏友松到杜瓊的“東原齋”做客,兩人興致極高,交談十分投機。事后,杜瓊便乘興作畫題詩紀之,并送與魏友松。 ![]() 《友松圖》以魏本成的別號為題作畫,開吳門畫派同類題材之先河,這類“別號圖”主要流行于早期的吳門畫家之中,而止于吳門畫派衰落之時,在此前后則較為罕見。 《友松圖》是一幅典型的庭院小景畫,描繪了庭院內(nèi)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動。卷首坡石上古松挺立,房屋隱露,樹木環(huán)抱。竹籬所圍的幾間茅屋中堂內(nèi),二人促膝而談,身著紅色官服、頭戴官帽者為魏友松;身著藍色布衣、手持書卷者是杜瓊本人。屋外一書童正在開門。 畫卷中段為園內(nèi)比較開闊之處,院外小山與庭院之間,畫有棋案、石桌、石幾,有盆中之松,置于石桌之上,共繪有兩組文人活動:一為伏案作畫,有一人正欲展紙落墨;另一為賞景漫游。兩人邊走邊談,身后童子抱琴相隨。卷尾面假山數(shù)峰,錯落有秩,結構密而不塞。假山上建有小亭,當是杜瓊文集中所言的延綠亭。整幅作品人物神態(tài)生動自然,畫面中既有清雅優(yōu)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嫵媚秀麗的庭園趣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