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同姓與外姓有著截然不同的親戚關系。同姓之間都用五服來衡量家族成員之間的親疏,至于五服我們可以理解為五代人,和自己血緣關系超過五代就不算親戚,只能算一般的同族。 爺爺?shù)男值艿囊恢Ш臀业难夑P系怎樣,是近還是遠呢?爺爺?shù)暮退值芨髯缘淖优?,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堂兄弟姐妹,是三代以內近親屬,同一個爺爺?shù)男值芙忝?,是第三代。然后到了我這一代,也就是爺爺和其兄弟各自的孫子,這種關系是同一個曾祖父的堂兄弟。又叫做再從兄弟,同一個祖父的叫從兄弟。 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輩男子之間互稱為再從兄弟,是屬于第四代。民間說的四世同堂,也不是從曾祖父那一代起都健在,關系是很親近的。我可以稱爺爺?shù)男值転榇鬆敔?,二爺爺依排行稱呼,大爺爺,二爺爺他們兒子,比父親大的叫堂伯,比父親小的叫堂叔。我和大爺爺他們之間關系是伯叔祖父與侄孫,大爺爺二爺爺古時稱為從祖父。 往后數(shù),我和再從兄弟 (爺爺?shù)男值艿膶O子)各自子女,他們是同一個高祖父,是第五代,古代稱為三從兄弟,屬于五服之內。是五服的邊緣,他們的子女就出了五服了。中國古時有“千年家族,百年親戚”的說法。在古時,同一個家族的同一輩的兄弟一同排行,家族人丁興旺的,一輩的兄弟可以從老大排到二三十。例如韓愈寫給侄兒的祭文《祭十二郎文》,韓愈侄兒十二郎是家族同輩兄弟之間的排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