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 “大”字第一筆的橫,由輕到重,露鋒起筆,收筆時有彈跳動作。“丿”劃,將橫分為左少右多。最后的點,起筆要離橫遠一些,收筆頓筆回收。 唐 “唐”字最重要的筆畫,是第二筆的橫撇,側(cè)鋒切筆起筆,向右上行筆,然后轉(zhuǎn)折寫“丿”。寫“唐”字,要注意,點劃要和中間的豎劃,在一條中線上。 三 “三”字看似好寫,其實不然。三條橫,都是側(cè)鋒入筆,書寫時一定要硬朗,干脆。另外,要注意三橫的距離,上兩橫距離近,長橫距離稍大一些。 藏 “藏”這個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將中空的感覺寫出來,如圖,疏密要有對比,反復(fù)書寫后,即實用于創(chuàng)作,美得很。 圣 “圣”字的主筆,在于第二筆,如圖,側(cè)鋒入筆,然后向外傾斜,并帶有弧度。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教 “教”字的主要筆劃,是第三筆的橫撇,和“子”的豎鉤提,這兩個筆劃,都有一個絞轉(zhuǎn)的動作,如圖所示。 序 “序”,整個字,都是在旋轉(zhuǎn)。從第一筆的露鋒切入,一直能夠旋轉(zhuǎn)到最后一筆的豎鉤,充滿靈動。在書寫時,注意長“丿”的一個弧度,要干脆,利落。 第二講:太、宗、文、皇、帝、制。 太 “太”字,變化豐富,難度在于撇劃,和大點。撇劃,有一個先往右后往左的動作。大點,則是有兩個動作組成,先帶有弧度的頓筆(作為起筆),然后反方向大頓筆(作為收筆)。在書寫時,要注意,撇劃的末端,是整個字的最低點。 宗 “宗”字的難點,在于上面的寶蓋頭,以及“示”的豎鉤。寶蓋頭的第一個點,由3個動作組成(如圖),第二筆,則是露鋒下壓,然后順勢,向右上寫橫,再出鉤?!笆尽弊值呢Q鉤,有向外的趨勢,由輕到重。 文 “文”字的難點,是書寫的節(jié)奏。整個字,由一筆組成。所以,在書寫時,一定把握書寫的節(jié)奏,在轉(zhuǎn)折處稍早停頓,在筆畫的中間,一定要迅捷、果斷。最后捺劃的收筆,略略下壓停筆(如圖)。 皇 在書寫“皇”字的時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個倒三角趨勢。最左邊的豎,在書寫時,要注意細節(jié)動作(如圖)。“王”字最后一筆的收筆地方,原碑有向上揚的痕跡,可不必較真,因為在行書的筆畫里,極少會有這樣的動作。 帝 “帝”字的書寫,應(yīng)該有一種打太極拳的感覺,松動中仍然帶有力度。上半部分極為松動,行云流水,用筆不必過猛。而下半部分,則變得格外挺拔,尤其是最后的豎筆。整個的“帝”字,在轉(zhuǎn)折中完成。嚴格來說,整個字,只用了兩筆。第一筆,從點直接寫到了“巾”的橫折鉤,第二筆,就是最后的豎。 制 “輕松”是整個“制”字的基調(diào),放慢速度,去掉火氣,輕松地書寫。注意,下方的“衣”,要搭在“刂”的下面,而并非正中間,所以整個字,有一種往左倒的趨勢,快摔倒了,還沒摔倒,因為被最后的捺劃給拉住了。 第三講:弘、福、寺、沙、門、懷、仁、集。 弘 “弘”字,一定要記住“弓”的寫法,極為經(jīng)典,應(yīng)用性很強?!肮鄙纤上戮o。注意每個線條的長短。右邊的“口”距離左邊較遠,要注意“口”字內(nèi)的留白,呈三角狀。 福 “?!弊郑髠?cè)非常硬朗、挺拔,所以在書寫時,一定要干脆利落;右側(cè),要注意幾條輔助線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另外,難點在于“田”的內(nèi)側(cè)留白。 寺 “寺”字的筆順,讓人極為糾結(jié)。據(jù)筆者推測,上面的豎劃,應(yīng)放在最后一筆去寫。當(dāng)然,這個不是重點。“寺”整個字,呈菱形,上面的“土”,轉(zhuǎn)折處很硬朗,都是方筆轉(zhuǎn)折。下方的“寸”,是整個字的難點,如圖所示,從橫開始,到鉤結(jié)束,應(yīng)該一氣呵成,橫連接豎,有翻筆動作。豎的行進過程中,筆鋒應(yīng)當(dāng)在線條的左側(cè),有點擰的感覺,順勢出鉤,這個筆劃,需訓(xùn)練多次。 沙 “沙”字最大的特點是左高右低,極為明顯。整個字的書寫,應(yīng)非常輕盈,不拖泥帶水。 門 “門”字在書寫應(yīng)用中也很多。書寫“門”時,應(yīng)讓毛筆放松,讓毛筆和紙面約成60°角。側(cè)鋒完成整個字。毛筆太正,就容易寫得刻板。 懷 “懷”字,左邊的“忄”,注意豎的位置,靠在左點的一側(cè),豎劃,是從右邊的點畫連上去的,在書寫過程中,略帶弧度,結(jié)尾處迅捷地切筆上挑。右邊部分,整個地向右上傾斜,而且斜的很厲害,好像依靠在左邊身上,但是被最后的大點拉回來了。 仁 “仁”字,要記住“亻”的寫法,應(yīng)用會很多。書寫“仁”字,一定要把中間空出來。 集 在書寫“集”字時,要注意5條橫劃的關(guān)系及其位置,有疏也有密。5條橫都在向右上傾斜,整個字都要往左倒了。但是中間的豎,向右下傾斜;最后一個點劃非??坑遥瑑蓚€筆劃,就把整個要摔倒的字拽回來了。 第四講: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晉 “晉”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左疏右密,重心偏右。在書寫的時候,注意第一個點畫的書寫位置,離上面的橫距離很遠。中間的三個筆畫,注意向右上傾斜的趨勢。長橫,左邊一定要長,右邊不要太長。“日”,注意左圓右方。 右 “右”字需要注意筆順,和我們硬筆里的筆順是不一樣的。先寫“丿”劃,后寫橫劃。而如果遇到“左”字,則是先寫橫劃,再寫“丿”劃。 將 “將”字的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右邊的“夕”,在書寫過程中,需要筆斷意連。兩個筆畫,不能完全纏繞上,也不能完全沒有關(guān)系。 軍 在我最早看見這個“軍”字的時候,我堅信字帖里面多了一筆橫。因為,看上去里面全是橫。但經(jīng)過認真分析,“軍”字里面,一筆不多,一筆也不少。 王 在傳統(tǒng)的認識里,“王”字的最下面一橫非常長,但是在這個字里,要注意,最靠左邊的筆畫,是中間的橫。而非最后一橫。 羲之 “羲之”在這里算為一個字來分析。這個字,分為兩部分來寫,上部分為:“羲+點(之的第一筆)”,下部分為:橫折橫(之字的第二筆)?!棒恕弊趾汀爸弊值牡谝还P,要筆斷意連,甚至可以不斷筆。 書 “書”字的筆順,也是學(xué)習(xí)行書非常糾結(jié)的一個字。在這個字里,注意幾條橫的起筆露鋒狀態(tài)和他們的斜度。他們都在往右上傾斜,那中間的“豎”劃是向右下方行筆,如此一來,整個字的平衡感就找到了。這個字另外的難點,在于下方“日”字的來回翻筆,需細細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