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有看人不順眼的時候,但我們卻很少這樣思考:那些越是被我們看不順眼的人,恰恰是反映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照出我們最不成熟的一面。 那些突如其來的傷害,充斥著厭惡與指責(zé)…… 你可曾想過,別人無論怎樣選擇,那是別人的事,憑什么被你毫無緣由地評頭論足? 一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或事就美化,討厭的就丑化,自認(rèn)為站在“公平”、“正義”、“道德”的制高點,實則不過是自我認(rèn)知的狹隘。 當(dāng)這種狹隘變成偏見,映射在他人身上時,就會以一種既定的認(rèn)知框死對方,連帶自身的好惡與感情一并放大,致使最后哪哪都看人不順眼。 一個人的成熟之處,在于懂得自我審視,而非以己度人。 越是不成熟的人,才會越看人不順眼。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曾說:“別人想的和你不一樣?!?/p> 越是不成熟的人,越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把自己價值觀里所認(rèn)為的一切當(dāng)做唯一。誰要是與他意見相左,別人都是錯誤的,低級的。 其實,把別人看順眼,就是把自己看順眼,這,何嘗不是一種成熟? 知乎上有一熱議話題: 日常生活中,為什么我們總有“看不慣人”的心理?有網(wǎng)友回答:“那是因為人性中最丑陋的那一部分在作怪。” 還有網(wǎng)友回答:“你眼中的世界,其實是你內(nèi)心的投射?!? 正如馬歇爾·盧森堡所言:“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減少“看不順眼”帶來的人際交往障礙呢? 社會心理學(xué)家給出了如下幾條建議: 1.接觸不同的圈子文化。 在不同的人際圈子中,見識各種層次的人,從他們身上感受多樣性。隨著見識的增長,眼界的開拓,對于迥然不同的事物也會更加包容,凡事都有所接觸,也就不足為奇,不足為怪了。 2. 承認(rèn)多元化的價值觀。 故步自封只會讓人更加狹隘。相反,多元化的價值觀不僅能讓人與時俱進,還能培養(yǎng)人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舊知識帶來的偏見被剔除了,“看不慣”自然沒有存在的理由。 3. 不要隨意揣度評價他人。 古人有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當(dāng)你不懂別人的生活方式和對幸福的理解時,請不要隨便評論,輕下結(jié)論,更不要帶著評論的眼光觀察周圍,過好自己的生活,至于別人,無需你多言相照。 4. 保持界限,敬而遠(yuǎn)之。 你看不慣的未必就是不好,更何況別人為什么一定要與你一樣呢?保持恰如其分的界限與相處舒服的距離,時間久了,對方對你的情緒影響自然處于一個不斷弱化的過程。周國平曾說過:“真正的成熟,應(yīng)當(dāng)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fā)現(xiàn),精神上的結(jié)果和豐收?!?/u>一個人的成熟,不是年齡增長。而是站在遠(yuǎn)處看淡,而不看破;看清,而不看穿;看厭,而不看惡。 5.不必過多在意他人,多關(guān)注自己。 很多人有的時候,都太過多的去在意他人的一些評價與看法,這樣一有什么事,就會使自己的內(nèi)心不安,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完全不必去在意,因為他們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只小蛆蟲。 “過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我就是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