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里序
本人撰寫的對聯(lián)掛在成都武侯祠旁錦里的大門。
百年木板門,千載石板路。漫遊錦官故里,爭仰蜀相遺徽。盤若青龍,民初鋪面是身;踞似白虎,
清末公館爲翼。錦城市井魄,巴蜀建築魂。射弩、織錦、客棧,銅鑼聲聲,追尋逝水年華;煮酒、小吃、竹編,包車悠悠,勾起塵封記憶。結義園中,兩碗綠茶賞川?。恢T葛井裏,一眼碧水映風雲(yún)。藍布幌子,遠搖百種錦圖;紅紙燈籠,近照三顧飯莊。歲月釀痕,歷史醇味。老街耶?網(wǎng)絡空調,盡領時代風騷;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傳統(tǒng)淵源。
人無衣不暖,衣無錦不麗。
蠶叢教養(yǎng)蠶,嫘祖創(chuàng)繅絲。錦江岸邊,浪戲排排濯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曬絹姑,彩似霞。府河微瀾,不彰而流;錦里絲織,不脛而走。錦爲兩漢益州貢品,三國蜀漢戰(zhàn)資。錦爲身份象徵,地位標簽。成都機杼聲響遏雲(yún),蜀郡女工衣覆天下。秦漢賤商賈,商賈縱然金如土,律禁穿錦衫;唐宋貴士子,士子寧可食無肉,習欲服紋繡。錦譜一冊,繡畫千幅。南絲路上,牛拉馬馱;東海濤中,船載帆馳。西亞女扮靚,波斯男示榮。
四百米古道詩與畫,兩千年滄桑情和戀。環(huán)武侯以同體,面世界而共輝。聚川西舊俗,滙蜀漢遺風。歷史精品,複得更需珍惜;人類遺産,參與即是關愛。謁武侯,計從心來;逛錦里,幻若夢臨。休閒成都,來了不想走;人文錦里,走了欲再來。古祠新寵,碑碣匾聯(lián)池苑,絕佳影視基地;老樹嫩枝,吃住行遊購娛,臻善旅遊名區(qū)。銘曰:
功著三國,客聚四海。
名彰秦漢,街納古今。
二零零四年秋
注:此文已于2004年秋碑刻于成都武侯祠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