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注明 《航拍中國(新疆)》地理高考考點 西北地區(qū)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都是非常重要的區(qū)域地理案例。新疆主要基調是干旱,利用整體性特點有很多考察角度,結合荒漠化又可考察人地關系。但是千萬不能被干旱這一點束縛,在中小尺度上也有生機勃勃的森林、不同于內蒙古的山地草場、水源充足人口集聚的綠洲、富含豐富淡水的冰川。自然地理方面在共性(干旱)中把握個性(森林、草原、綠洲、冰川),人文地理方面?zhèn)戎匾虻刂埔税l(fā)展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邊境貿易。 紀錄片觀賞地址 [1080P超清紀錄]【航拍中國】遨游天際 看大美中國(第一季六集全) 1.新疆地形及成因 北有阿爾泰山,南有昆侖山,中部是天山,三列山脈之間,環(huán)抱著中國最大的兩個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問:新疆“三山夾兩盆”地形的成因是: 歐亞板塊 和 印度洋板塊 擠壓碰撞。 2.河流補給 問:西北地區(qū)的山麓“夏日消融,江河橫溢”,說明河流汛期往往是 夏季 河流補給類型為 高山冰雪融水 問:天山海拔高,氣溫垂直差異顯著,多冰川地貌,冰川侵蝕可形成冰斗、刃脊、角峰 4.城市區(qū)位烏魯木齊,是全世界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最近的海洋在2000公里之外;但也是離冰川最近的大城市,100多公里處的冰川,為它提供水源。 問:描述新疆地區(qū)聚落分布并簡述原因。 5.棉花(農業(yè)區(qū)位) 問:分析新疆棉花種植的區(qū)位條件。 6.番茄 1問:新疆番茄種植的限制性因素是 水源。新疆番茄質量優(yōu)良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積累。其中,光照充足,與其 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有關,降水少,晴天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削弱作用弱 。 問:峽谷成因是 流水侵蝕 。從懸崖的景觀圖可判斷,兩側巖石主要屬于 沉積巖,呈現(xiàn)出明顯層理結構。由于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流量不穩(wěn)定,水位暴漲暴落,加之流域內植被覆蓋率低 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在洪積扇或山前平原形成雜亂而多分支的辮狀水系。 8.伊犁河谷(地形對氣候影響) 問:簡析伊犁河谷降水豐富的原因。 9.薰衣草 6月,薰衣草開始盛開。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中國的薰衣草香料全靠進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在幾個省份分別進行試種,等待了6年之后,只有伊犁培育成功。 問:全球僅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花開兩季,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被人們稱為夏花和秋花。試分析其能花開兩季的原因。 10.賽果高速(交通) 11.魔鬼城 問:由于四季狂風不斷,猛烈的西北風在巖石之間穿梭回旋,發(fā)出如鬼哭神嚎一般的尖銳聲音,被譽為魔鬼城。實際上是在大風、干旱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 風蝕地貌。 億萬年前的眾多生命,成為今天漆黑粘稠、貴比金子的原油。隨著石油的開采,戈壁上長出了一座城市——克拉瑪依。 問1:克拉瑪依附近豐富的石油資源,說明地質歷史時期曾經氣候比當代 濕熱,大量的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大量 太陽能 13.沙漠及荒漠化 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的大小相當于浙江、江蘇、安徽三省的面積之和,在維語中的意思是“進得去,出不來”,這是最危險的沙漠。超過80%的沙丘隨風流動。1000年來,整個沙漠大約向南延伸100公里。 問1:分析西北地區(qū)荒漠化的原因。 14.阿爾泰山(雪線) 問:阿爾泰山有中國最低的雪線的兩大原因是: 緯度相對較高、 降水較豐沛 15.轉場 高山之上有最優(yōu)質的牧草,每年六月前后,新疆的夏牧場,會迎來超過1000萬只牲畜,夏天是他們養(yǎng)膘的最佳時機。在冬天來臨之前,牧民們將帶著牛羊從高山往下遷徙,回到溫暖的河谷低地。新疆的轉場是在不同高度上的移動,牧民們總能踩到季節(jié)的節(jié)拍。 問:轉場牧業(yè)形成的主導區(qū)位因素是 地形 以阿勒泰地區(qū)四季三場輪牧為例,牧場海拔由低到高分別是 冬牧場、春秋牧場、夏牧場 16.云杉 問:列舉雪嶺云杉林的主要生態(tài)價值 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 這座古城,建在柳葉形的河心洲上,曾經有兩條河流,從它兩側交叉而過,它因此得名交河城。這些古城為絲綢之路上遠行的商隊提供補給。 問:西北地區(qū)干旱環(huán)境下,水源 對人口和聚落的分布有決定性作用,交河故城的區(qū)位布局特點是 干支流交匯處 18.火焰山 地勢是造成火焰山酷熱的主要原因,這里位于吐魯番盆地的低點,它與周圍山地之間的高度落差高達5000米,熱空氣在盆地中不宜發(fā)散,因此成為同緯度中最熱的地方。 問:火焰山深居內陸,海洋水汽被山地阻隔,焚風效應顯著。盆地地形和寸草不生的下墊面狀況,讓其成為同緯度中最熱的地方。火焰山地表也呈現(xiàn)出千溝萬壑,主要成因是: 2000年前,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為了減少蒸發(fā),人們將雪山融水引入地下溝渠,送往農田和村莊。 問:分析吐魯番盆地使用坎兒井發(fā)展農業(yè)的優(yōu)勢。 |
|